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ID:3567434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学成材的。”我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应该这样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天生出来的,而是后天培养成材的。”的确,那些优秀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很多时候他们可以离开老师的教导进行自学,但是,他们超强的自学能力是哪里来的呢?我觉得主要还是老师长期培养出来的,所以,作为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相当的重要。现行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材是一套易教易学的好教材,它不但具有知识结构清晰、图文并茂、趣味寓知识于一体和巩固练习多样化等特点,而且更注重知识的认知过程。在引

2、入新课时,首先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去思考与追索;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并以结论为基础再进一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使结论加以延伸、扩展,让学生深入探究,就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最后以形式多样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得出的结论,使学生加深对结论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结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学,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事实上,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事物能从一个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也能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

3、察、分析与思考,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要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发挥新课标教材的自学因素,积极地创设学生自学数学的条件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知识具有较强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对那些逻辑思维欠缺的同学来说,对学习数学更是老鼠咬龟毫无办法。为此,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更多的困难,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课前把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想一番,了

4、解大概的内容,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为了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与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应该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预习的提纲,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目的要求,重点与关键,而这些要求应该体现在所列的预习提纲之中,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容易抓住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的内涵,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这样,一方面使得一些易于理解的问题在课前就得到解决,课堂上教师可以对重点的知识进行精讲;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疑难,从而带着问题来听课,减轻了听课要求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压力,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准备,增强了注意力的集中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函

5、数y=Asin(ωx+φ)的图象》一节时,可以出示下列自学提纲:1.你能用“五点法”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画出函数y=sinx、y=sin(x+)、y=sin(2x+)、y=3sin(2x+),x∈[0,2∏]的图象吗?2.仔细观察所画的四个图象,探索以下问题:(1)对y=sin(x+)的图象有什么影响?(2)2对y=sin(2x+)的图象有什么影响?(3)3对y=3sin(2x+)的图象有什么影响?3.你能从上面三种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形吗?[1]这样,如果学生在课前能解决以上问题,那么,在听课的时候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在整

6、个预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指导学生预习不能虎头蛇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有利于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从公式的推导、概念的理解与练习巩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念与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而概念的理解过程与公式的推导过程正是对这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正如很多学习好同学所说:“我从来没有记过公式,只要知道它怎么得来就行了”。可见,对概念的理解过程与公式的推导过程就相当的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这个过程,引导学生从回忆以前学过的公式进行类比联想与分析归纳等角度出发,努力寻求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打开公式的证明思路

7、,独立地归纳出公式证明的过程。例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公式》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公式am.an=am+n进行类比,首先设:M=am,N=an,于是,M.N=am+n。然后由对数的定义得到:logaM=m,logaN=n,loga(M.N)=m+n。这样就得到对数的一个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同样地,放手让学生可以仿照上述的过程,由am÷an=am–n和(am)n=amn,得出对数的其他性质公式。[2]这样,学生知道了公式的来龙去脉,就能深刻地理解公式,对公式就能运用自如,应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时也能得

8、心应手。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挖掘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