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

ID:35671295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  【摘要】历史探究课是新课程教材设置的一个特色,在进行教学处理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清教材涉及的一些概念及纲目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把综合探究课主题与必修或选修教材的相关章节有机结合,更好地诠释其内容;同时合理设计综合探究的教学环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关键词】探究课设计;诠释;探索  探究课是历史新课程教材设置的一个特色,各种版本的教材均根据教学需要在必修和选修内容方面设置了一定量的探究课,不少老师认为与课标的具体要求无关,往往放弃了对探究课的教学或是淡化处理。在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贯重视探究课教学

2、,因为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而且探究课的内容也是教材的延伸,或是课标学习要点的拓展,处理得好对于学生落实课标要求,学好高中历史课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以岳麓版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综合探究课《反思民本与民主》来谈谈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处理。  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探究课涉及的一些概念及教材纲目的内在联系  岳麓版教材的探究课设置与人民版、人教版教材有所不同,人民版和人教版教材的探究课一般是围绕某一个探究主题,从活动的目标(含目的、任务、成果等)、活动过程、活动指导、活动形式及延伸等方面提出学习的要求,比较

3、侧重于课外自主收集资料、探究分析,再辅以必要的活动载体。而岳麓版教材的探究课一般是围绕某个主题,提供适当的文字材料叙述,然后在各纲目下面设计若干探究问题供学生思考学习,这些探究式的问题往往与历史课程标准所阐述的某个专题密切联系,但又以探究课的文字材料为载体,因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又可拓展学生对必修或选修教材的某个学习专题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学生概括、提炼信息能力的训练。活动形式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分析相结合,在处理方法上有更大灵活性。  针对岳麓版教材探究课设置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处理中就必须引导学生理清教材

4、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及探究主题各纲目之间的联系,这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一环。如《反思民本与民主》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一些基本历史概念: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两面观、清官、民主等,同时通过理清古代民本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的影响,来阐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  其次,把民本、民主的思想与必修教材有机地联系,诠释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  《反思民本与民主》一课的内容反映了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中有关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尚书·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

5、宁”。早在西周时期,由于平民暴动时有发生,统治集团中一些比较开明的政论家预感到社会的危机,从而怀疑“天命”,提出要尊重人民,统治才能长久的思想,认识到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命,民情即天意,教材引用《国语》中召公对周厉王的劝告就是一个例子。春秋时期孔子将上古社会重民爱民思想整理为一套学说,以“仁”为核心。而战国时期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阐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种民本思想至今乃散发着光辉精神。教材引用《荀子·王制篇》《左传·文公十三年》及孟子的观点来进一步探究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分析古代民本思想中“以君为本”和“以民

6、为本”的两面观,而民本思想的两面观是必修教材所没有明确揭示,又是理解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依据。明清的思想家们将民本思想继续发扬光大,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这种批判,已经触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要害,透露了近代民主启蒙的气息。教材引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中一段话“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反映了黄宗羲继承了“以民为本”传统的同时,已开始超越传统民本思想侧重于“君”的倾向,因而梁启超把《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本课内容反映了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中

7、封建君主对待民本思想的不同态度。“以君为本”是民本思想的内涵之一,指出“民”是统治者统治的基础,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先安民,着眼于巩固“君”的地位。尽管专制主义皇权对民众可以予取予求,残酷剥削和压迫,但是一旦民众奋起反抗,任何煊赫的王朝都可能顷刻瓦解。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感悟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并付诸政治实践,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封建统治者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把自己和民众的关系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这并不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期望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

8、是对民本思想“以君为本”观点的发挥。“以民为本”是民本思想的又一内涵,指出要保民、利民、重视民意,侧重于维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