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6989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09
《[原创]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摘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实施具有创新性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实践,探索、反思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
2、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文拟对实践中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初步探讨,现将我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介绍如下:一、课前准备教学实践中作者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确定探究内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进展顺利,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遵循引导、质疑、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扩展的角度,由
3、浅入深,实验性知识、递进性知识采用逐步深入的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采取“问题”引领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观察性探究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氯气的性质”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例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前,播放2005年重
4、庆市消除氯气泄露的记录片,要求学生看后讨论氯气表现出哪些性质?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活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二、巧妙引入探究性教学的引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在学习《硬水的软化》这一节时,我们首先
5、向学生发问:(1)什么是硬水、软水?(2)硬水对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何危害?(3)怎样进行硬水的软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蔗糖变黑面包”的实验,就是将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于一体的好素材,从该实验的每个现象入手,提出疑问:为什么变黑?体积膨胀、疏松多孔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为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及与炭的反应创设了问题情境。三、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6、,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景:某地一位家庭主妇在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因抢救无效于半小时后死亡。法医经过解剖得出结论:该主妇死于氯气中毒。原来,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她把“洁厕灵”和“漂白粉”混合使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洁厕灵”和“漂白粉”两者混合会产生Cl
7、2?这样,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供探索的问题情景。活动探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为什么两者混合会产生Cl2?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状态。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展开探究。四、灵活调控学生的探究的气氛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
8、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