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ning上的材料

eleaning上的材料

ID:35652619

大小:90.19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4-06

eleaning上的材料_第1页
eleaning上的材料_第2页
eleaning上的材料_第3页
eleaning上的材料_第4页
eleaning上的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eleaning上的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院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200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明确将科研不端行为进行定义,并分为以下几类:     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如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未经本人同意将其列入作者名单,将不应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经原作者允许用其他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

2、果,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使人产生为其新发现、新发明的印象,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包括:未经许可利用同行评议或其它方式获得的上述信息;未经授权就将上述信息发表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除非各作品间有密切的承

3、继关系。     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软件或其他与科研有关的物品。     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节选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17.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      近年来相继发生

4、“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说明,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公众切身利益。如果被道德沦丧的人使用,就成为犯罪的帮凶。     以苏丹红为例,这是一种化学染色剂,研发此类化学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一些工业溶剂中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由于苏丹红的成分中有萘的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致癌的危险性,因此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2004年6月,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发现超市销售的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色素,其中包

5、括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419种食品都可能含有苏丹红,该局随即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在多种食品中发现了“苏丹红一号”,而广州一家打着研究所旗号的企业是“涉红”食品的源头。     原作为工业原料的苏丹红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物链中,违背了这一科研成果应用的初衷,违反了科研伦理和商业道德,给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根据相关报道整理摘编。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      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

6、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为此,后一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近年来,出于增加科研成果数量等动机,将科研论文重复发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多见的学术不端现象。所谓重复发表,是指将同一篇论文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版者来发表。重复发表的形式有多种,将论文原封不动的发表,是最明显的一种。还有以更改论文标题、更改论文少量不影响实质内容的文字、重新排列

7、组合已发表论文的内容等方式,将论文交由其他刊物再次发表,这实质上也是重复发表。未经首次发表者的同意或违背相关规定而擅自重复发表成果,甚至故意充作多个学术成果,则是违背诚信原则的不当行为。科研申请中的杜撰——程某某事件      经核实,程某某在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填报的出生日期为“1969年”(实际是1973年)、职称为“副教授”(实际职称相当于讲师)、博士毕业时间为“2000年”(实际是2003年);项目组主要成员“陈阳”和“赵新”系其伪造。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撤销其已获资助的项目,收回所有已拨经费,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