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ID:35651293

大小:53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4-06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_第1页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_第2页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_第3页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_第4页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温控系统的设计及仿真(MATLAB)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指导教师:2013年2月28日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一个主要的被控参数,它是一种常见的过程变量,因为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煅烧、蒸馏、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温度控制不好就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一系列问题。温度控制是许多设备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要的温

2、度范围内,以利于进行工件的加工与处理。一直以来,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进行温度控制,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如今,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技术不断发展,用微机取代常规控制已成必然,因为它确保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了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节约了能源,并且能够使加热对象的温度按照某种指定规律变化。实践证明,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炉温控制的微机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功能强、经济性好的特点,无论在提高产品质量还是产品数量,节约能源,还是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都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本设计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以ADC0809作为A/D转换器件,

3、采用闭环直接数字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可控硅来控制热电阻,进而控制电炉温度,最终设计了一个满足要求的电阻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关键词:1、单片机;2、PLC;3、MATLAB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1单片机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运用61、1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62温控系统控制算法设计72.1温度控制算法的比较72.2数字PID算法113结论21致谢22参考文献23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一、单片机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运用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运算快速快,体积小、运行可靠,价值低廉,因此在过程控制、数

4、据采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炉温控制中的应用。(一)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整个炉温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计算机和A/D和D/A转换电路组成。主要完成温度采集,PID运算,产生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另外一部分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同步脉冲形成,以及触发脉冲放大等组成。炉温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即改变电热炉加热丝两端的有效电压,有效电压可在0~140V内变化。可控硅的导通角为0~5bH。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只热敏电阻及其放大电路组成,温度越高其输出电压越小。外部LED灯的亮灭表示可控硅的导通

5、与关断的占空比时间,如果炉温低于设定值则可控硅导通,系统加热,否则系统停止加热,炉温自然冷却到设定值。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二、温控系统控制算法设计(一)、温度控制算法的比较1、.经典控制算法经典控制方法是指针对时滞系统控制问题提出并应用得最早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大林算法这几种方法。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PID控制器由于具有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因而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ID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求得到最佳

6、控制效果。然而PID在时滞过程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PID算法只有在系统模型参数为非时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当一个调好参数PID控制器被应用到模型参数时变系统时,系统的性能会变差,甚至不稳定。Smith预估器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滞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是一个时滞预估补偿算法。它通过估计对象的动态特性,用一个预估模型进行补偿,从而得到一个没有时滞的被调节量反馈到控制器,使得整个系统的控制就如没有时滞环节,减小超调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加速调节过程,提高系统的快速性。理论上Smith预估器可以完全消除时滞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7、:Smith预估器需要确知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当估计模型和实际对象有误差时,控制品质就会严重恶化,因而影响了Smith预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性能。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公司的Dahlin于1968年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的纯滞后特性而提出的一种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调节器D(z),使整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而且要求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大林算法方法比较简单,只要能设计出合适的且可以物理实现的数字调节器D(z),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纯滞后的不利影响,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

8、缺点是设计中存在振铃现象,且与Smi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