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

ID:35650664

大小:606.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4-06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_第1页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_第2页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_第3页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_第4页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综合楼测量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2.1工程简介32.2建筑设计概况32.3工程测量概况43、施工安排53.1质量目标53.2文明施工目标53.3施工区段划分53.4施工内容53.5施工方法5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64.1技术准备64.2现场准备64.3劳动力配置计划64.4器具配置计划6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75.1轴线、高程控制流程75.2建立控制网75.3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测量105.4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135.5钢结构测量校正185.6装饰工程施工测量205.7沉降观测215.8技术措施246、质量标准256.1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256.2标高

2、竖向传递允许偏差:256.3测量标记标准化、专业化:25277、安全注意事项258、成品保护26271、编制依据序号规范、规程、标准编号1施工图纸2《施工组织设计》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5《工程测量成果表》6《普通水准测量成果》7《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56-20078《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9甲方移交的坐标点及水准点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科研综合楼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监理单位6施工单位7建筑面积8

3、7282.4m²8工期要求820日历天10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11创优目标结构长城杯金杯、建筑长城杯2.2建筑设计概况序号项目内容271建筑名称科研综合楼2建筑面积地上58983.25㎡地下28299.15㎡3建筑层数综合楼南侧为“王”字型,九层、十层,十一层,地下二层;北侧主厂房为地上一层,地下二层4建筑高度科研楼建筑高度44.75m,主厂房建筑高度28.05m5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6抗震设计类别丙类,8度7设计使用年限50年8室内外平均高差450mm9建筑尺寸128.70m×113.58m10建筑层高(m)-2层-1层1层2-3层

4、4-9层10层11层565.44.54.23.84.511建筑防火耐火等级:科研楼一级,主厂房二级2.3工程测量概况地下2层,地上10层,局部11层,-2层层高5.0m、-1层层高6.0m、一层层高5.4m、二至三层层高4.5m、四至九层层高4.2m、十层层高3.8m、机房层层高4.5m;基础为筏板基础,地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为框架剪力墙、框排架结构。平面尺寸128.7m×113.58m,平面轴线控制及高程控制是工程重点。主要工程测量内容1、校核给定的坐标定位点以及标高水准点,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2、建筑物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5、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基准点的引测与闭合。4、基础施工测量、结构施工测量、装饰施工测量。5、沉降监测、基坑监测、塔吊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273、施工安排3.1质量目标达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创建结构“长城杯”金杯及建筑“长城杯”工程。3.2文明施工目标按企业形象设计要求管理施工现场,创北京市绿色文明施工工地。3.3施工区段划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划分的流水段进行测量施工。3.4施工内容3.4.1首级平面主控轴线网和高程控制网。3.4.2建筑物主控轴线引线桩测量定位。3.4.3建筑结构和二次结构的墙、柱、梁、洞口等定位标线。3.4.4

6、为其它分包或协作单位提供定位轴线。3.4.5为后期进行的沉降观测作好准备。3.5施工方法3.5.1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测量:采用经纬仪测角、钢尺测距定位法进行平面测量。3.5.2建筑结构和二次结构定位测量:用经纬仪和钢尺辅助测量或尺量交绘法。3.5.3高层平面定位点引入:二层以上定位点引入采用光电垂准仪法引入施工层。273.5.4首级水准测量控制网:以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点为支线,再沿建筑物周围设水准点(相邻两个水准点要求通视)采用DS3级水准仪进行测量,依距离平差后标定最终桩点标高。3.5.5高层高程定位点引入:采用水准仪提供高程基线,辅助尺量法引入施工层。4

7、、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4.1技术准备4.1.1审核图纸,编制测量方案,施工场地实际尺寸测量等。4.1.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4.1.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4.1.4由项目总工程师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4.1.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4.1.6对现场仔细踏勘,优化测量路线,合理布设测量控制点。4.2现场准备4.2.1现场场地平整,保证测量工作施工方便。4.2.2测量部位障碍物清除,保证测量工作精度。4.3劳动力配置计划4.3.1项目

8、部组建设置测量组长一名、另配两名测量员组成的测量小组,为科研楼和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