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38042
大小:1.3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4-05
《毕业设计(论文)--磁悬浮系统稳定性研究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方案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二O一一年六月--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磁悬浮系统稳定性方案的讨论,从多种方法中选取状态控制法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文中首先采用单电磁铁模型,由于该模型是非线性的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故经讨论采取在开环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反馈方案,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再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进行系统仿真来验证该方案是否能实现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本文对系统模型工作原理以及该系统中所用到的元件如传感器
2、,电磁铁,功率放大器等进行了选材原理分析。同时文中也对磁悬浮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做了简单介绍。关键词:磁悬浮系统;单电磁铁模型;稳定性;状态控制33--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Basedonthediscussionofmagneticlevitationsystemstabilityprograms,weselectstatecontrollawfromavarietyofwaystoachievestabilityofthesystem.Firstly,asinglesolenoidmodelwasadoptedtoillustrat
3、ethestabilityofthesystem,sincethemodelisnon-linearopen-loopcontrolsystem,whichcannotmeetthestabilityrequirements,afeedbackschemewasaddedtothesystemtoachievethestabilitybasedonthediscussion.ThenMATLABSimulinksoftwaremoduleinthesystemsimulationwasusedtoverifywhethertheprogramistoachievesy
4、stemstabilitycontrol.Meanwhile,theprincipleofthesystemsimulationandthemethodsfortheselectionofcomponents,suchassensors,solenoidsandpoweramplifier,wereprovidedinthetext.Moreover,wegaveabriefintroductionofthemagneticlevitationsystemhistory,currentsituationandtrends.Keywords:Magneticlevita
5、tionsystem;Singlesolenoidmodel;Stability;Statecontrol33--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磁悬浮技术应用背景11.2磁悬浮技术发展简史11.3磁悬浮技术的应用31.4磁悬浮控制方法及发展趋势51.5磁悬浮稳定性方案讨论71.6论文的总体结构7第二章磁悬浮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82.1系统组成82.2系统工作原理92.3传感器的选择与测试102.3.1S2900型一体化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介绍112.3.2S2900型一体化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性能及参数112.3.3S2900
6、型一体化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特性曲线122.4电磁铁的选择132.5功率放大器的设计142.5.1斩波器的选择142.5.2驱动电路16第三章单电磁铁悬浮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73.1磁悬浮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173.2系统的线性化与状态方程的建立19第四章非线性化反馈线性化控制器设计与仿真224.1非线性化反馈线性化处理224.2系统仿真23第五章总结26致谢27参考文献2833--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磁悬浮技术属于自动控制技术,它是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磁悬浮技术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机结
7、合在一起,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利用永磁或电磁力将物体无接触地悬浮起来,辅以控制手段,以满足工业生产向高精密、高速度方向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磁悬浮技术开始由宇航、军事等领域向一般工业应用方面发展[1]。1.1磁悬浮技术应用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生活的需要,高技术产品日新月异,磁悬浮技术作为新兴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与其它技术相比,磁悬浮技术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功耗低,减小了损耗:2)无需润滑,可以省去泵、管道、过滤器、密封元件;3)能够实现非接触式的运动控制,避免了机械接触,减少损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4)定位、控制精度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