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31456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04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生语文学科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1)课题界定创新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创新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宗旨,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创新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创新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即:1、通过创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
2、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2、通过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3、通过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2)理论依据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认识活动主体说。现代教学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教师主导作用要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3、团体动力学说。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要使班级、小组等组织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
3、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4、动机激发理论。此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创新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此理论提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二)、创新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合作学习的
4、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陆续有一些合作性教学的研究成果。浙江杭州市“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发展”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尝试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组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后进生也有很大帮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大型实验研究,此项研究试验单位涉及山东、广东等九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六年。研究结果在实践上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理论上出版了《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等研究成果,为我国合作
5、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另外还有江苏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上海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谈到合作学习在国内的研究状况,我们不得不提起杜郎口中学——刚刚升起的教改之星,也是合作学习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或参考,也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发展。对国内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行检索,发现有关合作学习的专著较少,主要有: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
6、社2001年版;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黄政杰等著《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张玉民主编《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等。关于合作学习的学术论文已经相当多了,多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结合某学科教学进行实验研究。有关的硕士论文(包括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有80%以上是结合某一具体学科进行实验或研究的,这应该说是个好现象,因为理论的研究终究要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三)、国内外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这些报告合作学习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都较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在地区之间、
7、城乡之间、各年级阶段、各学科的研究很不平衡,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很不够。﹙四﹚、可创新之处...1、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突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特的思维3、从大课堂的学习到创新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五)、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1、在求知方面,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帮互助获取知识。2、在交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合作精神。3、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讨论、辨析、互相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