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29547
大小:11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4-04
《浅议郭嵩焘悲剧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蛾眉谣诼独醒累离忧岂仅屈灵均——也谈晚清重臣郭嵩焘的悲剧意义郭炯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一郭嵩焘悲剧人生公元1891年7月18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十三),天,异常地阴沉昏暗,潮湿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忽然,几道弧光划破铅灰色的天空,一声闷雷后,晚清重臣郭嵩焘在老家湖南湘阴,孤寂悲凉地病逝,享年73岁。郭氏死后,除了家人,前来奔丧的亲友寥寥无几,仅有几个生前知己,如易顺鼎、王先谦、俞樾、萧士猷、严复等撰联悼挽,为这个“殷忧与终古、苍凉寰海一孤臣”的陨落而悲痛不已,其中犹以学生严复的挽联对郭氏一生,概如
2、其分: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氋氃,激赏深惭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从严复痛失恩师的挽联中,我们可见郭嵩焘一生,执着如磐石,心灵之孤独,谤毁于天下,忧患似屈子。鸣呼,其人生何其悲怆也!谈及郭氏的悲剧人生,首先要了解郭氏的人生轨迹。郭嵩焘(生于清嘉庆廿三年1818,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辈先杞,字筠仙,号伯琛,湖南湘阴人。1837(道光十七年),中举人。1840(道光二十年),经人推荐给浙江学政当幕僚。1847(道光廿七年),中进士。1852年咸丰二年),劝说并资
3、助曾国藩组建湘勇,成为湘军创始人。1856(咸丰六年),任翰林院编修,同年任清廷南书房行走。1862(同治二年),授苏松粮储道。1863(同治三年)署理广东巡抚,诏赏三品顶戴。1875(光绪元年),入总理衙门。同年任福建按察使。1877(光绪三年)任清政府驻英公使,也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1878(光绪四年),兼任驻法国使臣。同年,被清政府召回,从此闲居老家湘阴。郭氏把出使英国等欧洲国家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成《使西纪程》,向清政府大力介绍“西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政治措施,称赞“西洋”政教制度,对中
4、国内政提出要向西方效仿和学习的建议。却遭到“皇上”、满朝文武以及顽固守旧势力的误解、仇视和污蔑。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等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罪名,郭氏被清廷申斥,书稿被毁。而后又遭到其副手刘锡鸿的诬陷,...郭氏无奈,因病请辞。于1879(光绪九年)乘船抵达长沙,又遭到守旧乡绅和不明事理的百姓的谩骂和围攻,骂他“勾通洋人”、“汉奸”,并张贴大字报来侮辱他。郭氏病死后,虽有李鸿章,王先谦等官员请旨按惯例赐谥,可被清廷否决。直到义和团运动,还有人向慈禧太后上疏,请戮他的尸首谢天下。郭嵩焘
5、方生未死,经历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个时期,从他一生坎坷的心路历程来看,我们足可窥视到郭氏大起大落和大“爱”大“痛”的悲剧人生。要探究郭氏悲剧的意义,我们不得不大致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16世纪—19世纪的400年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转型。在欧洲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法国革命、意大利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奥地利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发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工人运动、废奴运动和约翰·布朗起义。在亚洲也发生了日本明治维新等运动。这些波澜壮阔的革命
6、和运动的冲击波,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渗透和波及,都把矛头直指那个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和集权制度。因此,中国也不例外,晚清这个时候的“天朝帝国”,两对根本的社会矛盾分外激烈,一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于满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满清帝国,对汉族和其他民族实行高压统治,激起广大汉族和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揭竿而起。先后爆发了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民起义;山东爆发了王伦起义;甘肃发生撒拉回民起义;台湾发生了林爽文起义;湖南、贵州苗民起义以及广东、广西的瑶民起义和金田太平天国起义。二是中华民族和西方列
7、强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帝国主义发展过渡,不断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输出。英国在1840(道光十九年)发动“鸦片战争”,其结果,大清帝国一败涂地。清廷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之后,接着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不断地向列强割地、赔款,中华民族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两对矛盾相互交织,又互为矛盾,清政府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整个晚清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受到的震荡也格外强烈,历史赋予近代中国的严峻现实就是:“西洋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
8、大变”,铁的事实表明,不改变中国的现状就无法抵御西方列强和“富国强民”。在这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潮中,郭嵩焘生于斯,其“求实效不为虚语”,时时作为弄潮...儿处于风口浪尖上,又不时被大风大浪推至深深谷底。其最初的理想抱负到最终的失望潦落,其中大起大落和大“爱”大“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当然与他个人落拓不羁的人文情怀紧密相关,但更与那个时代的震荡和矛盾深深相连。深刻反映出方生未死之际一个思想先行者的孤独身影和历史悲剧命运。正如著名学者钟叔何先生说的那样:“郭嵩焘对封建政治、文化及洋务的批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