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

ID:35618400

大小:356.0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4-02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_第1页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_第2页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_第3页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_第4页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_第5页
资源描述:

《纯文本古籍系列-本草纲目_明_李时珍_卷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卷一  目录  序例上(序例上:原无,据《本草纲目》金陵本体例补。)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  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七方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  《本草纲目》卷之一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神农本草经》  〔掌禹锡曰〕旧说《本草经》三卷,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  

2、《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唐·李世勣等以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又疑所载郡县有后汉地名,似张机、华佗辈所为,皆不然也。按《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华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由是见于经录也。  〔寇宗奭曰〕《汉书》虽言本草,不能断自何代而作。  世本《淮南子》虽言神农尝百草以和药,亦无本草之名。惟《帝王世纪》云:黄帝使岐伯尝味

3、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乃知本草之名,自黄帝始。  盖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合世人疾病之所宜。后世贤智之士,从而和之,又增其品焉。  〔韩保升曰〕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  《名医别录》〔李时珍曰〕《神农本草》药分三品,计三百六十五种,以应周天之数。梁·陶弘景复增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三百六十五种,谓之《名医别录》,凡七卷。  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一品,草一品,木一品,果菜一品,米食一品,有名未用三品。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进上梁武帝。  弘景字通明,宋末

4、为诸王侍读,归隐勾曲山,号华阳隐居,武帝每咨访之,年八十五卒,谥贞白先生。其书颇有裨补,亦多谬误。  〔弘景自序曰〕隐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纳余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旧称《神农本经》,予以为信然。  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杀生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众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群生。岐、黄、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但轩辕已前,文字未传,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于桐、雷

5、,乃著在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饬之尔。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糜,千(千:原作十,据《证类本草》改)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三卷。  其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  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  《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  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则智识有浅深。  今辄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

6、名医》别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种。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詺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七卷。虽未足追踵前良,盖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后,可贻诸知音尔。《桐君采药录》〔时珍曰〕桐君,黄帝时臣也。书凡二卷,纪其花叶形色,今已不传。  后人又有《四时采药》、《太常采药时月》等书。  《雷公药对》〔禹锡曰〕北齐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类记之。凡二卷。  〔时珍曰〕陶氏前已有此书,《吴氏本草》所引雷公是也。盖黄帝时雷公所著,之才增饰之尔。  之才丹阳人,博识善医,历事北齐诸帝得宠,仕终

7、尚书左仆射,年八十卒,赠司徒,封西阳郡王,谥文明。《北史》有传。  《李氏药录》〔保升曰〕魏·李当之,华佗弟子。修《神农本草》三卷,而世少行。  〔时珍曰〕其书散见吴氏、陶氏《本草》中,颇有发明。  《吴氏本草》〔保升曰〕魏·吴普,广陵人,华佗弟子。凡一卷。  〔时珍曰〕其书分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华佗、李氏所说,性味甚详,今亦失传。  《雷公炮炙论》〔时珍曰〕刘宋时雷敩所著,非黄帝时雷公也。自称内究守国安正公,或是官名也。胡洽居士重加定述。药凡三百种,为上中下三卷。其性味、炮炙、熬煮、修事之法多古奥,文亦古质,别是一家,多本

8、于乾宁晏先生。其首序论述物理,亦甚幽玄,录载于后。  乾宁先生名晏封,著《制伏草石论》六卷,盖丹石家书也。  《唐本草》〔时珍曰〕唐高宗命司空英国公李勣等修陶隐居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