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02658
大小:12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30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
2、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
3、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23-“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
4、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不断地运动着,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由于“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型式相同,但作为老子哲学核心概念的载体,在不同的章句中却有不同的
5、义涵。B.“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具有形而上的特性,它无确切的形体,也无适切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官去直接接触它的存在。C.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D.“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分两层深入分析了第一个义涵。B.文章从“道”的命名说起,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C.认为名是随着形而产生的,这是文章推论无形的“道”是“不可名”的前提。
6、D.文章第四段中通过阐述道的变化,证明了“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们既听不见“道”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所以“道”是不可名的,因而老子只是勉强把它称作“道”。B.我们命名“菊花”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同理,老子命名了“道”,“道”就不能被称作别的名称了。C.“道”的变动产生了天地万物,说明它具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一切存在的根源。D.虽然老子的“道”和巴门尼底斯的“存有”都有唯一、绝对、永存的特征,但后者否认其运动性,可能会陷入绝对主义的泥淖。【答案】1.C2.D3.B【解析】【1
7、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23-项,颠倒因果,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说“‘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道”之无形是因,“不可名”才是果。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证明了‘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错误,作者阐述“道”的变化,是为了证明老子的“道”与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
8、斯的“存有”并不相同。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