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

ID:35601537

大小:4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30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_第1页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_第2页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_第3页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_第4页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以《小团圆》为例浅析张爱玲人生的乱世创伤  摘要:《小团圆》是张爱玲创作后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用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诠释了人间冷暖,充盈着生命的悲怆情怀,集中体现了作者晚期小说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从多方面讨论了《小团圆》所反映晚期创作风格的转变。文章根据“刺激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些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乱世创伤家情感 张爱玲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跃变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张爱玲是一位天才式作家,这样的评价不算是过

2、誉,因为她对人性阴暗面的暴露,女性婚恋的关注,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安排,语言的华丽优美,意象的精心构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她卓尔不凡的文学能力,令人赞叹不已。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主要发生在1940年代。对于生活在日伪占领的上海且不知革命为何物的张爱玲来说,她的文学创作没有纷飞的战火,没有愤怒的呼号,这是显而易见的,倘如为此横加指责,既是多余也没必要。但我们不能据此判断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城市隐者,她对1940年代的战乱现实是充耳不闻的。因为张爱玲毕竟生活在那个年代,她不能摆脱也无法超越,更

3、何况作家切切实实地经历过一次战争的体验,这次战争体验深深烙印在她的心胸里无法忘怀,并通过文学的形式予以展现和描述,因此字里行间仍然能够闻到一股没有战火的硝烟味,而这一硝烟味源自于自己的乱世创伤及其文学呈现。...一、张爱玲对乱世的恐惧和记忆张爱玲对“乱世”这一字眼似乎格外地偏爱,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文章中。比如《小团圆》中,“乱世里的九莉”,“越是乱世,个性越是突出”,“现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头,只顾一时,这就是乱世”,“乱世里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张对“乱世”字眼的偏爱,从她文章《小团圆》结尾处的一段文字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委:“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

4、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这就是乱世’……我想到很多人的命运,连我自己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普通总自伤自怜的意思罢……表现出对未来的怅惘不安和精神的惶恐以及无可奈何的感受。由此可见,张爱玲本人是有乱世之感的而且还相当强烈。所谓“乱世之感”,根据张爱玲的理解,是指生活在“乱世”里的人们,没有家的归属感,只能一时,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无限感叹中得过且过地度完生命的尽头。或者进一步地说,战争导致了个人命运的幻灭感,在动荡不定的时代里找不到“真的家”,“将来的平安”又不属于

5、自己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所阪依的漂泊感和现实生存的焦虑感,以及对人生稳定感的无比渴望。作家的这种“乱世之感”来自于她的乱世创伤和记忆。从远因来看,张爱玲生活在“乱世”时代,曾一度风光的家族受战乱的冲击而日渐衰落破败;从近因来看,她的人生走向因战争的发生而切切实实地改变。1939年夏,张爱玲在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区的人学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留学欧洲的梦想随之夭折。尤其是1941年12月,她在香港大学的求学却因日军侵占香港而被迫中断,此后为了谋生讨活,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为职业作家。更为重要的是,香港战事发生在她求学期间,先是参加了防空员,后充当看护

6、,目睹了香港沦为一片废墟,切身感受到生死无常的虚空。就张个人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正如她本人所说“战时香港的所见所闻”“对于我有切身的,强烈的影响”。这种战争记忆的创伤影响如同巨大的魅影蛊惑着张爱玲,无法驱散无法挣脱。二、张爱玲对家的审视和消解“家”是张爱玲小说中表现最多、剖析最深的对象,大部分的小说中都镌刻着“家”...的印记,这与她早年的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张爱玲出生于一个封建没落的贵族家庭,到她这代家族的显赫早已成为历史的废墟。作为封建遗少的父亲无所事事,终日沉浸在鸦片和妓女中,母亲则抛下她,远赴重洋留学。父母的离异、后母的介入

7、使得温暖的家庭生活成为张爱玲童年最奢侈的梦。身处封建大家庭,她看惯了家庭成员间伪善道德面具背后的尔虞我诈、自私自利,受尽了孤独和寂寞,无爱的家庭、冷漠的亲情使她过早地形成了内向、敏感、孤傲的性格,家于她来说,永远只是一个残酷冰冷的所在。她有意无意地间隔着她与家的距离,只是站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地关注着“家”的一切。由于现实的“家”严重地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即便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她依旧无法释怀。从张爱玲的成长历程来看,由于性格使然,她始终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拒绝与社会有更深入的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