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ID:35564563

大小:9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27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4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观点:面瘫多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2、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

3、)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24,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4、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三、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二)西医鉴别诊断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

5、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2.2、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

6、迟钝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24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四、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

7、、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

8、、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24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