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

ID:35564500

大小:315.7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3-27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_第1页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_第2页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_第3页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_第4页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切坡专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重庆北部新区光电园110KV变电站平场工程高切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3-一、工程概述-3-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5-三、施工场地条件-7-第二节编制依据-7-第三节施工计划-8-第四节施工平面布置-9-第五节施工方案-9-一、施工工艺:-9-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9-三、施工方案:-9-四、分段作业-14-五、检查验收-14-第六节护坡结构监测及检测-14-第七节施工组织管理-16-1、施工组织结构-16-2、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措施-16-3、保证工期措施-17-4、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7-5、预防扬尘污染及噪音控制施工措施-1

2、8-第八节安全保证措施-20-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组织保障措施-20-二、安全技术措施-22-第九节应急预案-23-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1.工程概述根据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方)受建设方委托已经过专项论证出具的《重庆北部新区光电园变电站平场工程高边坡专项设计文件》可知:高边坡分别存在于项目场区的南侧及东侧。南侧高边坡总长度约106.7m,为岩土混合边坡,最大覆土厚度约为25.3m;南侧侧场平标高为297.0m,现状地面高程约为300.12m~327.33m。最大挖方边坡高度约为30.3m,最小挖方边坡高度为3.1m。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南侧高边

3、坡纵断面东侧高边坡总长度约50m,为岩土混合边坡,最大覆土厚度约为21.5m;东侧场平标高为297.0m,现状地面高程约为302.5m~326.1m。最大挖方边坡高度约为29.54m,最小挖方边坡高度为5.8m。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东侧高边坡纵断面总体设计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南侧及西侧挖方边坡中等风化基岩层、土层均采用1:2放坡,高度每8米高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护坡道;东侧挖方边坡基岩层呈顺层状,基岩层放坡沿顺层线,东南角挖方边坡沿顺层放完坡后接着沿岩土分界线放

4、坡,高度每12米高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护坡道。并进行绿化植草(挂三维网)防护。边坡稳定性验算经设计院计算,挖方边坡在采用坡率法放坡的情况下,边坡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场平工程位于单斜地质构造形成的丘陵剥蚀地貌区,原始微地貌多为鱼塘、阶梯状水田或旱地,现为施工弃渣回填区域,整体呈“凸”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字形。场平长轴大致呈东西向布置。场地内最低海拔高程293.52m,最高海拔高程327.81m,相对高差34.29m。2、地质构造场平工程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I1-重庆台坳II1-重庆陷褶束III1-华蓥山穹褶束IV2,金鳌寺向斜西翼,属单斜地

5、质构造,岩层产状为295°∠24°。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层间无软弱夹层,但局部层面间夹少量粘性土,层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区内次级褶皱不太发育。根据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02年编制的“重庆市构造纲要图”,参考四川省地质局1980年编制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现场地质调查,场区及其附近区域无大的构造断裂通过。通过地面地质调绘,发现有3组裂隙存在:①135°∠80°,裂隙宽2~3mm,发育于泥岩层中,延伸5~8m,间距3m,无充填,裂面干燥平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②155°∠65°,裂隙宽2~20mm,发育于砂岩层中,延伸3~5m,间距3m,无充填

6、,裂面干燥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③75°∠78°,裂隙宽2~4mm,发育于泥岩层中,延伸8~10m,间距2.5m,粘土充填,裂面干燥平直,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3.2对岩体结构面结合程度进行划分,场区范围内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隙结合程度差~很差,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岩体结构类型为中厚层状结构,故定性划分场区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文档实用标准文案3.水文地质条件由于场区地形条件所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场地地势低洼处排泄。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测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红层)裂隙水。1)松散岩

7、类孔隙水场地区域原始地貌为阶状宽缓浅沟地形,现为施工回填区域,水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由季节控制,其排泄方式主要沿地表斜坡或下渗沿基岩裂隙向低处排泄。由东向西为阶梯状宽缓浅沟地形,上层滞水较丰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受季节、气候影响大。2)基岩(红层)裂隙水基岩(红层)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强风化岩层较薄,风化裂隙水少见,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勘察区内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透水层。由于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含水层接受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