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ID:35564189

大小:631.9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7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_第1页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_第2页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_第3页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_第4页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施工之沉降观测检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2-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目录1、工程项目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周边环境概况1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位设置13.1、监测内容13.2、基准点布设13.3、房屋监测点布设14、监测方法与技术措施24.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测设24.2、垂直位移监测点测设35、监测频率36、建筑沉降稳定值的控制标准47、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48、业主与施工单位应提供的配合要求49、安全与文明施工5-2-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1、工程项目概况1.1、工程概

2、况芜湖市四褐山棚户区改造工程上部结构变形监测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本次监测项目包括6栋高层建筑,建筑物楼号是1#至8#(不包括2#和3#)。其中1#、6#和7#楼设计为地上20层;4#楼设计为地上22层;其余设计为地上27层。楼房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1.2、周边环境概况项目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东侧,西临长江北路,东至银湖北路,北至龙山路,南临马鞍山。在地块南侧紧邻一最高点达70多米高的马鞍山。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

3、006);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变形观测委托书(《测绘合同文本》)。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位设置3.1、监测内容本次工作内容是6栋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监测周期与按施工进度而定。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11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3.2、基准点位布设本次拟布设基准点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与邻近地物的距离大于150米,标石选用深埋钢管水准标石。3.3、房屋监测点位布设本次根据设计单位对监测点的要求在楼房四周拐角处、沿外墙每10~20m处直接布设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设:采用冲击

4、钻钻孔,嵌入φ10mmL型螺钉或钢筋(详见下图),每栋楼布设7-8个沉降监测点,点位间距为1个/15m左右,编号规则为:1-1(楼号-点号)。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1-1。4、监测方法与技术措施4.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测设基准水准点共布设3个,布设位置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且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在水泥路面采用冲击钻钻孔,嵌入φ10不锈钢螺钉,并在水泥路面上刻框及点号。基准点高程系假定,并视现场情况而定。基准点编号为:JZ01、JZ02、JZ03。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分别测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11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量两条闭合水准路线,

5、平差后取其平均值。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4.2、垂直位移监测点测设垂直位移监测点采用二等水准闭合线路要求测量,点位布设完成后,首次观测两次,平差后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初始值,其后固定人员和设备按相同的线路和方法施测,所测量的数据与上次成果值比较,判定其沉降量。垂直位移监测点采用三等水准要求测量。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级别基辅分划计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一级0.30.5≤0.3√n≤0.2√n≤0.45√n测量仪器采用进口天宝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5、监测频率监测频率视施工工

6、况及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将采用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办法。我院在签订合同进场后,进行基准点的布设,房屋建设期间,每加高2-3层观测一次,已封顶房屋每月观测一次;其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至沉降稳定。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11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6、建筑沉降稳定值的控制标准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根据《规范》要求,当最后lOOd的沉降速率小于0.0

7、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7、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所有监测项目,均在施工前取得经二次以上观测的初值。所有监测成果均采用计算机处理打印,且在监测过程中每次观测后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一次监测报表;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整个监测工作结束以后整理绘制各类监测点变化曲线图,并在两周内提交完整的技术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