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

ID:355625

大小:895.5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7-07-27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_第1页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_第2页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_第3页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_第4页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荣一矿矿井设计说明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东荣一矿位于黑龙江省集贤县境内,行政区隶属集贤县腰屯乡管辖。井田西南距福利屯32km,经福利屯到双鸭山市40km。同三公路于井田北部边界外3.2km处通过,国铁福前线于井田南部边缘外2km处通过,矿区铁路于井田北部边界0.8km处通过,交通较为方便。二、地形地貌及水系本井田位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66~+68m。井田北部有双山子,标高+154m;西部有过索利岗山,标高为+207.9m;南部完达山北麓,北面平坦敞开。井田内无较大河流,只有二道河子在井田北部边

2、界外穿过。松花江在井田北约45km处流过,最高洪水位标高+67.3m,枯水位标高为+55.02m。三、气象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热,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1~23.7º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7.4~-23.9ºC,极端最低气温-35ºC。年降水量325.7~692.3mm,年蒸发量1095.5~1430.6mm,年平均相对湿度61~70%,年平均风速为4.1~4.7m/s,最大可达24m/s,风向多偏西风。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为冻结期,最大冻结深度为1.55~2.08m。根据国家地震局资料,本区地震裂度在6度以下,无强烈地震史。第二节地质特征8181一、区域地

3、质(一)地层本区位于集贤煤田的东南部,为一全隐蔽区。区内地层系统简单,发育有元古界麻山群、古生界泥盆系中统、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其中侏罗系上统(鸡西群)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地层最大厚度大于240m。(二)构造本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三江盆地西部。由于受东西向压应力的作用及新华夏系构造应力场作用,该盆地形成了一系列的轴向北北东的富锦、绥滨—集贤、佳木斯等隆拗相间排列的隆起带与拗陷带,同时产生了不同序次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二、井田地质(一)地层井田内地层有元古界麻山群、古生界泥盆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二)构造本井田位于绥滨—集

4、贤拗陷带的东荣向斜东翼的南段,井田内以弧形断裂为主,并由此而派生两组褶曲构造。井田内地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为15~25°,局部地段由于断裂影响形成急倾斜带。断裂构造井田内断层走向可分为三组,共有断层26条,其中北北西到南北组有4条,北东向组12条,北西向组10条。断层多为压扭性断裂,导水性差。褶皱井田内主要褶皱有F8牵引褶曲和F7派生褶曲两组。F8牵引褶曲位于F8断层两侧,由F8断层两盘相互扭动产生。断层北侧为背斜,南侧为西斜。F7派生褶曲位于F7断层东段的北侧,属F7派生构造,轴向北东60°,向南西倾伏,延展甚短,与F7断层相交。三、岩浆岩8181井田内岩浆岩活动微弱,无大

5、的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仅于钻孔中见有厚度不大的浅层侵入岩体,岩性为辉长—闪长玢岩,呈岩脉侵入于煤系下部层位的裂隙中,对煤层无影响。一、煤层本井田具有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均集中于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组,该含煤地层总厚度为930m,含煤50余层,煤层平均总厚36.29m,其中大部分为不可采煤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的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5、9、12、14、16、17、18、20下、22、23、24、26、29_1b号共13个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而上层群和下层群分别为5号煤层和29_1b号煤层。井田内煤层属稳定~不稳定,结构简单~复杂,一般含1~2层夹矸,局部达3~4层。二、煤质全井田煤层属低~中

6、灰、特低硫、中~低磷、高发热量、易选~中等可选、弱粘结~中等粘结性、低变质阶段的气煤和长焰煤,以长焰煤为主,气煤次之,可做为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全井田煤的挥发份(Vadf)一般大于40%,,各煤层平均Y值为4.7~8.9mm,灰分含量(Ad)一般为11.23~22.81%,原煤全硫(Sd)为0.17~0.28%,磷(Pd)的平均含量为0.007~0.05%,各煤层平均发热量为24.72~29.26MJ/kg。三、水文地质(一)含水层井田内含水层可分为:1、第四系含水层:全区广泛分布,直接覆盖于第三系或煤系地层之上,由各粒级的砂、砾砂和砾石等组成。由南向北逐渐增厚,厚度120~1

7、50m。根据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分上部含水层和下部含水层。(1)上部含水层:全区发育,厚度100~110m,上部以中、粗砂及砾砂等组成,含水性和透水性好,单位涌水量3.833L/S·m,渗透系数10.134m/d,是本区间接主要含水层。下部以细砂和中砂为主,粗、砾砂次之。单位涌水量0.544~0.593L/S·m,渗透系数1.273~1.569m/d,均为孔隙承压水。2、煤系裂隙含水带8181煤系裂隙含水带,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埋藏深度、含水性、透水性因素,可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带、亚风化裂隙含水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