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60484
大小:268.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3-28
《《中国古典文献学》讲稿辩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文献学》讲稿(上)绪论第一节 “文献”与“古典文献学”1.“文献”概念的溯源、定义及其内涵的古今变化。“文献”起源: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朱熹把“文”解释为“典籍”,而“献”仍本郑训为“贤”。何谓“贤”?清代学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士大夫。子贡所谓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皆谓献也。”
2、《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杨伯峻译:“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孔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散在人间。贤能的人便抓住大处,不贤能的人便抓些末节。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专门教授呢?’”可见,“贤”指博学多识之人。又,《礼记·礼运》:“孔子曰:‘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
3、,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郑玄注:“吾得夏时,得夏四时之书也”,“得《坤乾》,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清代学者章学诚谓:“夫夏时,夏正书也。坤乾,《易》类也。夫子憾夏、商文献无所征矣,而坤乾乃与夏正之书同为观于夏、商之所得。”(《文史通义·易教上)按: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司马迁亦有将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同视为“文献”之明显表现。其撰著《史记》,一方面广泛阅读“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国家
4、藏书),一方面游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唐代诗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陈子昂所云“道弊五百年”而“文献有可征者”,显然“文献”不能指历汉魏晋宋而活至初唐时期的“贤才”,而只能指载道之“文章”。“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
5、得失,正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汉语大词典》对文献的解释有二“1.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2.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征,每以为恨,故于群
6、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明成祖朱棣敕命修撰《永乐大典》:“文皇帝修《永乐大典》,其书为古今第一浩繁,卷帙且至数万”,“《大典》一书,初文皇命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修辑,未期而书成,上赐宴赏拜恩者百四十七人,赐名《文献大成》,时永乐二年十一月也。既而上以纪载尚多未备,仍命重修,以太子少保姚广孝及解缙等董其事,翰林学士王景等为副总裁、纂修等官,开馆于文渊阁,光禄朝夕给膳,且命礼部简四方宿学老儒有文学者充之。陈济之得召,盖正此时也。至永乐五年十一月书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余卷,共一万一千九十五本
7、,上为更名曰《永乐大典》,御制序弁其首,时拜赐者。广孝以下二千六百一十九人,盖效力编摩者,较宋太平兴国中不啻十倍”。(沈德符:《万历野获》“补遗卷一”之“总裁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59,第788-789页)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我们不仅可以联系经典的古文献解读理解“文献”的含义,而且也可以从当前学者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解读中获取极富参考价值的教学素材。以《百家讲坛》为例,《百家
8、讲坛》中的《王立群读<史记>》便为我们研读《史记》提供了极佳的视角。该栏目还曾邀请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作了《走向文化诗学》的讲座。讲坛中,童先生对文艺理论界的往往直接议论社会的、政治的问题而偏离了文学艺术本身而成为一种无诗意和反诗意的“文化研究”现象作了深入浅出的评述,遂后,童先生又以学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杜甫的诗句、《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为例,指出文化诗学应该是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交融的产物,提出文学应该关怀文学的存在状态,对文艺作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