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

ID:35559572

大小:92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28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_第1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_第2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_第3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_第4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商用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二.基本参数:P285三.设计内容主要进行制动器系统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定设计原则2.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发动机功率?,汽车轴距,车轮滚动半径,汽车空(满)载时的总质量、轴荷分布、质心位置),选择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及驱动机构布置方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计算。3.制动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2)制动器设计计算(3)制动器主要结构元件设计(4)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4.绘

2、制制动器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四.设计要求1.制动器总成(前或后)的装配图,1号图纸一张。装配图要求表达清楚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标注出总体尺寸,配合关系及其它需要标注的尺寸,在技术要求部分应写出总成的调整方法和装配要求。2.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3号图纸4张。0要求零件形状表达清楚、尺寸标注完整,有必要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在技术要求应标明对零件毛胚的要求,材料的热处理方法、标明处理方法及其它特殊要求。3.编写设计说明书。五.设计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为3周1.明确任务,分析有关原始资料,复习有关讲课内容及熟悉参考资料

3、0.5周。2.设计计算1.0周3.绘图1.0周4.编写说明书、答辩0.5周六、主要参考文献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2.汽车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3.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4.王望予汽车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5.余志生汽车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6.王丰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国电力出版社七.注意事项(1)为保证设计进度及质量,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的结果等必须取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尤其在绘制总布置图前,设计方案应由指导教师审阅。图面要清晰干净;尺寸标注正确。(2)编写设计说明书时,必须

4、条理清楚,语言通达,图表、公式及其标注要清晰明确,对重点部分,应有分析论证,要能反应出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独立完成图纸的设计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若发现抄袭或雷同按不及格处理。八.成绩评定成绩内容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出勤情况(20%)设计方案(20%)性能计算(20%)图纸质量(20%)说明书质量(20%)评语总成绩指导教师0注意:此任务书要妥善保管,最后要装订在设计说明书的第一页,如有丢失,后果自负。二.制动系统设计制动系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应该合

5、理地确定汽车的制动性能及制动系结构。1.制动动力学1.1稳定状态下的加速和制动加速力和制动力通过轮胎和地表的接触面从车辆传送到路面。惯性力作用于车辆的重心,引起一阵颠簸。在这个过程中当刹车时,前后轮的负载各自增加或减少;而当加速时,情况正好相反。制动和加速的过程只能通过纵向的加速度ax加以区分。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辆双轴汽车的制动过程。最终产生结果的前后轮负载和,在制动过程中,图1.1随着静止平衡和制动减速的条件而变为:(1.1a)(1.1b)0设作用于前后轴的摩擦系数分别为fV和fh,那么制动力为:(1.2a)(1.2b)

6、图1.1双轴汽车的刹车过程它们的总和便是作用于车辆上的减速力。(1.3)对于制动过程,fV和fh是负的。一般情况下,前后轴的摩擦系数是相等的。这种相等使fV=fh=ax/g,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是:(1.4)(1.5)这是一个抛物线Fxh(Fxv)和参数ax的参数表现。0当然,每一个负载状态都有它各自的理想制动力分配。如果所有负载状态都必须由一个固定的分配去应对,那么最重要的条件往往就是满载的情况。虽然,固定的分配在更多负载时无法实现最优化的制动力分配,1.2、制动系统设计与匹配的总布置设计硬点或输入参数新车型总体设计时能够基本

7、估算如下基本设计参数,这些参数作为制动系统的匹配和优化设计的输入参数.已知参数轴距(mm)L4050整车整备质量(Kg)3930满载质量(Kg)G8930空载时质心距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m)1944空载时质心高度(mm)880满载时质心距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m)a1215满载时质心距后轴中心线的距离(mm)b1215满载时质心高度(mm)hg106401.3、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1.3.1基本理论(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在分析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以前,首先了解地面作用于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8、。图1.3.1由图1.3.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式中:——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汽车重力;——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汽车质量;0——汽车质心高度;——汽车减速度。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式中——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则可求得地面法向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