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

ID:35556259

大小:129.92 K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3-28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_第1页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_第2页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_第3页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_第4页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专科版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头面躯体痛证1.1头痛1.1.1定义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当中,其病因病机复杂。在此讨论内容仅以内科疾病之头痛为主。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急性脑血管疾病、肌收缩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之中。1.1.2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之所在,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皆会于此。故头痛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密切相关。本病病因主要与外邪侵袭、情志所伤、体虚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头痛的基本病机是头部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或脑络失养。1.1.3辩证主症:头部疼痛。枕部痛或下连于

2、项者,为太阳头痛;额痛或兼眉棱、鼻根部痛者,为阳明头痛;两侧头痛者,为少阳头痛;巅顶痛或连于目者,为厥阴头痛。发病较急,痛势教剧,特点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者,多属实证;起病较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头晕,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或加重,特点为隐痛、空痛、昏痛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兼恶风寒,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头痛;兼发热、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头痛如裹,兼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头胀痛,兼心烦易怒、口苦、脉弦者为肝阳上亢头痛;头昏痛,兼胸闷脘胀,苔白腻,脉滑者为痰浊头痛;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头部有外伤史,

3、舌紫暗,脉细涩者为瘀血头痛;头空痛、昏痛,兼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血虚头痛。1.1.4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局部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穴。主穴:太阳头痛;天柱穴、后顶穴、风池穴、阿是穴、后溪穴、申脉穴阳明头痛;头维穴、印堂穴、阳白穴、阿是穴、合谷穴、内庭穴少阳头痛;太阳穴、丝竹空透率谷穴、风池穴、阿是穴、外关穴、侠溪穴厥阴头痛;百会穴、四神聪穴、阿是穴、太冲穴、中冲穴方义:局部腧穴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合谷穴、内庭穴为手足阳明经远端取穴;外关穴、侠溪穴为手足少阳经远端穴;后溪穴、申脉穴为手足太阳经远端取穴

4、;太冲穴、中冲穴为手足厥阴经远端穴。各经远端穴分别疏导相应经脉的气血。配穴:风寒头痛配风门穴、列缺穴;风热头痛配曲池穴、大椎穴;风湿头痛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肝阳上亢头痛配太冲穴、太溪穴;痰浊头痛配中脘穴、丰隆穴;瘀血头痛配三阴交穴、血海穴;血虚头痛配脾俞穴、足三里穴。操作:毫针虚补实泻法,寒证加灸。头痛剧烈者,阿是穴可采用强刺激和久留针。瘀血头痛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2)其他疗法① 耳针法:取枕、额、脑、皮质下、神门,每次选2-3次,毫针刺或压丸法、埋针法。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② 皮肤针法:取阿是穴,轻、中度叩刺,使少量出血。

5、适用于瘀血头痛。③ 穴位注射法:取阿是穴、风池穴、合谷穴,用1%的利多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顽固性头痛。1.1.5按语(1)针灸治疗对功能性头痛有较好的效果。(2)头痛原因复杂,多次治疗无效或继续加重者,需查明原因,尤其要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对高血压头痛慎用强刺激。1.2面痛1.2.1定义面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面颊痛”。本病好发年龄40岁以上,女性居多,多发于一侧,也有两侧同时发病者。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中,临床上以三叉神经痛第2支、第

6、3支发病者较多。1.2.2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密切相关。外感风邪、情志所伤、久病入络或外伤致瘀,均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临床以实证多见。面痛的基本病机是面部经络气血阻滞。1.2.3辩证主症:疼痛骤然发作,出现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阵发性剧烈疼痛,可伴有面肌反射性抽搐,同时伴有面部潮红、流涎、流涕、流泪等症状。发作频次不定、一般持续几秒至几分钟。间歇期无症状。患者唇部、颌部、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对触觉及运动极为过敏,一触动即刻激发剧烈的疼痛,且立即扩散到其他部位。临床上称这些点为“

7、扳机点”。患者常因说话、呵欠、咀嚼、吞咽、洗脸、刷牙、刮脸和情绪激动等诱发本病。眼部痛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上颌、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1.2.4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疏经通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四白穴、下关穴、地仓穴、合谷穴、太冲穴、内庭穴方义:局部取四白穴、下关穴、地仓穴,疏通面部经络;合谷穴善治头面疾患,与内庭穴相配疏通阳明经气血;合谷穴配太冲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痛定痉。配穴:眼支疼痛配攒竹穴、阳白穴;上颌支痛配颧髎穴

8、、上关穴;下颌支痛配颊车穴、承浆穴。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重刺激,面部腧穴宜轻刺,长留针,可酌情加灸。(2)其他疗法① 皮内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縼针刺入,外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