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41996
大小:101.1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6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动人事迹,二是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作者以问答的形式,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诗歌要熟读成诵,因此本导学案的设计加强朗读部分,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叔叔的足迹。教学目标:1.认识“曾”等13个生字;会写“锋”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1.搜集
2、雷锋的生平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2.教师: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到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因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3.教师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2)想一想每一节诗所讲的主要内容。
3、(3)课文介绍了雷锋的哪事迹?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1)教师随意地抽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2)教师含有较多生字的句子,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巩固生字。3.指名逐节朗读,并说说每节诗各讲了什么,初步体会情感。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3.教师重点指导“冒”和“洒”的书写,“冒”上边写得略宽,下边“目”写得略窄,稍长。“洒”右边是“西”,里边没有一横。4.指导学生书写,评议。四、总结,拓展。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
4、。教学反思: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本文是一首诗,语言简炼,内容也是比较清楚明白,因此并不需要过多的琐碎分析。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到了雷锋的精神。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1.齐读课文。2.卡片认读生字词:冒着雷锋需要年迈迷路足迹叔叔汗滴洒下泥泞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美。2.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
5、的汇报相机出示诗句教学。(1)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板书:雷锋小溪边冒雨抱小孩)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2节诗)②出示第2节诗,理解“迷路”的意思。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③理解“泥泞”的意思,想象雷锋叔叔冒雨送小孩回家的情形。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诗。(2)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旁背大娘)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4节诗)②出示“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一句,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背”和“踏”两个动词,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雷锋的辛苦。)③出示“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
6、下的汗滴”一句,指名读。(从“露珠”联想到“汗滴”,让我们体会到雷锋不辞劳苦,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④齐读第4节,想象雷锋叔叔背大娘的情形。(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5节诗)②出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板书:爱心)③齐读第5节。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小雷锋”。一、学唱歌曲,拓展延伸1.读文后的学习伙伴的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
7、畅谈。2.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3.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文最后两行诗句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为别人着想,他把爱心洒遍祖国各地。对于这层含义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抓住“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年迈的大娘”两个场景朗读感悟,体会雷锋叔叔的伟大精神;深层含义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身边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并从中受到教育。6.千人糕教学设计:本
8、课通过爸爸给我讲述“千人糕”,让“我”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借助插图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