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11557
大小:58.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主体框架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及实训技能环节四大模块组成的。职业数直重视课程的应出性表现在课程内容上,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强调具备从业能力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的传授,强调规范、价值和事实的主导作用。职业实践所需要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是课程内容的重点。针対这些技能所进行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态度、行为方式的培养,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这将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更具职业教
2、育特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扎实。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作为屮等职业教育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加强职业道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培养目标的质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广大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急需对口人才,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良性发展和壮大。一、现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一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文化课为专业基础服务,专业基础又为实践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屮等职教课程体系的弊端逐
3、渐突现出来。1.现行中等职教课程体系与当前社会需求的矛盾尽管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但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而教育教学机制落后、方法陈旧,培养出來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导致中职教育在良好政策坯境下又陷入了招生休I难,发展滞后。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现行中等职教课程体系与当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却是主要原因之一。?彳?1)职业定向培训与职业变换之间的矛盾?此谑谐【?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职业变换频率提高了,社会要求中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但是,企业又青睐于具有某一工种和岗位的相当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特殊人才”
4、。而我们现行的职教课程是以学生职业定向教育为目标,缺乏対学生职业应变能力的培养。?彳?2)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矛盾?七?础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较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现实的社会又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的自己个性特点的职业,有利于学生在能力方面形成各自的专长。而现行的职教课程注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彳?3)就业预备教育与升学预备教育的矛盾?二孀挪?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出现多层化和学识高移化,也必然带来屮等职业教育的多层化、高移化。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除
5、承担就业预备教育外,又承担了升学预备教育这双重任务。而现有的职教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以单一的就业预备教育为目标上,显然是无法完成这双重重任。2.现行中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优点是:知识技能先后有序,知识积累循序渐进,教学便于开展。然而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彳?1)教材内容过广,程度过深屮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屮毕业学生,客观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基础太差、综合素质不强。由于理论课程以学科为屮心,导致教材的编写、课程的选择和教
6、学的实施进程中,力求学赴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口后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求,理论知识面广,程度过深,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从而削弱了实践技能的训练,造成理论与实训的脱节。?彳?2)学科定位模糊,多头指挥方向不明目前对于屮职教育所要达到的标准有不同的提法:“获取屮等技术等级证书”、“等同普通高中”、“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等等,随着社会需求而摇摆不定,要求不明,多头指挥,无论哪种目标,处理不好都会干扰职教课程正常实施。?彳?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普教色彩浓重目前中职课程的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没有
7、形成有机整体,衔接不严,某些知识陈旧,缺少学科间渗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中职课程教材,特别是文化课教材与普教教材相差不大,导致教师教学过程普教色彩浓重。?匕炊耍?新形势、新需求、新矛盾呼唤我们更新职教理念和推进职教课程的改革。二、新形势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新形势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不仅仅具备一技之长。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变化周期的不断缩短及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频率加快;而科学知识
8、的综合化趋势,又使传统学科体系及行业的界限逐步被打破等等。所有这些将使得未來社会的劳动者,需要具备较宽焯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那种只强化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显得格格不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新世纪的劳动者应当兼道德、文化、技术、技能于一身,集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