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

ID:35504458

大小:59.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德院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要谈及传统文化文化和流行文化这件事,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明白文化是什么当然许多学者都下过很多关于文化的定义但没有确切而统一的说法,首先我们先大体得来解一下文化的定义•文化到底是什么哪?文化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而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是传统文化的弘扬、怎样弘扬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的特点和演变以及大学生与流行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批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

2、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佛教、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起到教化人们道法自然,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的作用。其目的是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寻求人们精神上的富足,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告诫大家追求物质,更应注重精神生活,又如传统的儒家经典大学里讲,古之圣哲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古圣人,教化为根。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对探求事物本源,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让中华优秀文化传向世界等具有深远的影响该如何弘扬传统化呢?首先

3、,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很多人似乎只是学一些皮毛,甚至是学了糟粕。要经过比较和鉴别,抓住精髓,把对传统文化的爱与自身的行动统一起来。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代代传承

4、下去。传统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欧美文化太强大了?它们有那么优秀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过去一百年里急剧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业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没有保持住自己的固有文化,应该反省。与韩国、越南、印度相比,中国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还有彳艮多事情要做。借鉴邻国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工作会更有成效。接着我们将说到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中国古代没有对应词,只有像时尚般的相似词。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实际上流行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既:人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

5、影响大众。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史新成长的。要想了解流行文化要从流行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说起。流行文化具有的特点:1.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2.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1.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2.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3.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丄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4.流行文化更多地

6、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5.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二、流行文化的演变: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每一时期屮所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1、改革开放初期:参与祖国建设,追求社会理想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在那样的时代中,青年对于领袖高度崇拜,对党无比信任,加之舆论宣传高度统一,青年文化主要是成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作为社会最

7、活跃的一个群体,青年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愿意为祖国建设奉献火热的青春。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化基本上定位于严肃文化的层面,着力于批判反思,但同时兼备了价值重估和文化重建的成分。80年代的青年文化虽不再复制权威与效仿主流体制文化,但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政治关怀依旧是当时青年文化的发展丄脉。2、80年代中后期:解构权威、寻求反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此时的中国社会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