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ID:35502192

大小:124.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平时修改报告总成绩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2班姓名:龚岩学号:200909114指导教师:任丽苗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7月13H1基本题目1・1题目城市轨道交通授流分析。2授流方式2.1受电弓受流2.1.1架空式柔性接触网柔性架空接触网由带张力的柔性金属导线组成,在运行过程中,受电弓与接触线保持可靠的弓网压力,并进行取流。柔性悬挂已在我国电气化铁路应用了上万公里,是十分成熟可靠的。在上海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大连快轨、长春轻轨等线路中也已成功应

2、用。2.1.2架空式刚性接触网刚性架空接触网是将传统的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屮,用汇流排取代了承力索,并靠它自身的刚性保持接触线的固定位置,使接触线不因重力而产生较人弛度。刚性架空接触网节省隧道净空,可靠性高,耐磨性好,接触网零件简单,维修成木大大降低。从20世纪90年代起得到较快发展,我国广州、南京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刚性架空接触网一般适用于地下段,而不应用于地面及高架桥。刚性架空接触网汇流排本身可承受较大的电流,所以忖前采用的均为单根接触线的汇流排。双接触线的汇流排已有设计,但没有实际应用

3、。我国目前在建的采用直流1500V供电制式的接触网线路,隧道内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的线路有广州、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轨道交通。2.2第三轨受流第三轨(又称接触轨)系统是沿线路敷设专为电动车辆授给电能的系统。其根据授流方式不同分为上部授流、下部授流和侧部授流三种方式。在国内北京、天津采用上部授流接触轨形式,武汉采用下部授流接触轨形式。侧部授流形式在国内应用很少,在国外加拿人多伦多士嘉堡捷运线、马来西亚吉隆坡的PUTRALRT线中有所使用。221上部授流上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正方,如图2.1所示,车辆受流器通过与接触

4、轨的上顶面接触获取电能。北京地铁1号、2号、4号、5号、10号、13号线和八通线采用上部授流方式。北京地铁1号、2号线采用绝缘子支撑、金属支架木防护罩结构形式安装固定。北京地铁13号线和八通线均采用绝缘子支撑、接触轨上装玻璃钢绝缘支架及防护罩结构形式安装固定。北京地铁5号、10号线地下下路采用绝缘支座支撑、接触轨上装玻璃钢绝缘支架及防护罩结构形式安装固定,地而线路采用绝缘子支撑、接触轨上装玻璃钢绝缘支架及防护罩结构形式安装固定。防护罩可以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固定在接触轨上的方式。上部授流方式的优点是结

5、构简单,设备费、维护和更新费用较低,缺点是因结构的局限性,带电接触轨的安全防护性能较差。接触面上枳累尘屑,加速接触轨和受流器的磨损,潮湿环境会增加短路故障发生概率。接触轨的安装高度(乖直方向)不易调节,需要设计多种高度的零部件以满足实际需要。图2.1上接触式2.2.2下部授流下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倒放,如图2.2所示,车辆受流器通过与接触轨的下底面接触获取电能。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釆用了下部授流方式,接触轨由支架支撑、固定,防护罩出固定在接触轨上的防护罩支撑块支撑、固定。下部授流方式的优点是接触轨的安装高度及水平方

6、向均可作适度调整,不需更设计多种高度的零部件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下部授流接触轨系统的防护罩对带电接触轨的防护性能更好,带电接触轨不容易被无意识地碰触到,利于人身安全防护。下部接触方式遮挡雨雪、避免尘屑的条件也优于上部接触方式,能较好确保牵引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缺点是相对于上部授流接触方式而言,结构较复朵,设备费、维护和更新费用较高。Ab图2.2下接触式2.2.3侧部授流侧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侧放,如图2.3所示,受流器接触面与道床面垂直。侧部授流方式的特点是适用于“牵引轨+回流轨”(即“三轨+四轨”)的布置形式

7、。图2.3下接触式3总结接触网是电力牵引系统的重耍组成部分,架设在轨道上方(或边上),是一种特殊的输电线。机车通过受电弓(或积电靴)从接触网中得到电能。所以,接触网受流质量的好坏,对机车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于松伟,杨兴山,韩连祥等•城M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人学出版社,2008.⑵宋奇吼,李学武.城市轨道交通供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