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98152
大小:60.6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5
《非遗项目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遗项目申请报告海淀区非遗项目普查申报相关程序此程序是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的,目的是给有申遗意向的项目在申报时作参考,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此程序只适用于本区的非遗普查申报工作,如有变化请以当年普查申报的相关通知为准。1、填写、上报《普查登记表》及照片。2、出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汇编》。3、专家推荐申报本次区级名录的项目。4、本次被推荐区级名录的项目撰写《项目论证报告》,上报资料片,解说词。5、修改、审校、印刷《项目论证报告》,修改解说词,制作项目资料片。6、召开《区级项目专家评审会》,经专家投票
2、推选出区级项目,并在本次区级项目及上次未进入市级名录的项目中,推荐本次申报市级名录名单。7、区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本次区级项目名录。8、报纸公示本次的区级名录。9、被推荐市级名录的项目修改《论证报告》,准备十分钟资料片。10、单独或按类别召开《市级名录专家论证会》,经专家论证签字确认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证报告》和资料片。11、按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求,准备市级名录申报材料,上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市级专家论证会论证通过后,送市联席会议审核通过。13、报纸公示市级名录。14、根据北京市推荐的国家级项目,填写
3、国家级名录准备材料。15、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报送国家级名录相关材料。16、所有北京市报送的申报材料上交文化部。17、文化部组织专家进行国家级名录的论证。18、通过国家级名录论证的项目,再送各部委联席会议审核。19>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名录项目进行公示。20、通过公示的项目由国家正式公布。附件1:项目代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保护单位: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二OO九年月日—1—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
4、,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此申报书可在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或复制。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二、填表说明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第二项“基本信息”的“保护单位”栏目,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
5、填写一个保护单位。“法人代表”栏目,应填写保护单位的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栏目,须填写保护一2—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要填写项目的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要填写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釆取的保护措施”栏目,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
6、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3—一、项目简介—4—二、基本信息—5—非遗项目名录申报程序附件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故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
7、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第四条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
8、丰富性;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第五条国家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