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85196
大小:68.6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5
《秸秆生物质颗粒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秸秆生物质颗粒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秸秆生物质颗粒项目背景2018年第二季度,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内需求相对稳定、新动能茁壮成长,加上资源价格上行带动上游企业利润提高、生产增幅提升,我国经济依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在供给端出现稳步增长的同时,需求增速出现下降;供给体系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不匹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仍不够不充分;银行特别是小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显现;防风险与去杠杆的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等。展望三季度经济发展,尽管中美贸易冲突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扰动,但短期内影响不大,消费需求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有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2、,将继续发挥其稳定器的作用,新动能增长也有望保持活跃态势。加之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对冲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估计财政、货币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将对经济增长给予相应的支持,特别是结构性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以改善社会预期,活跃经济主体,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初步预计,三季度经济增幅波动不大,大致在6.6%左右。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秸秆生物质颗粒投资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规划咨询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设计单位:埴翼善透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科技谷。(选址科学性
3、分析)(二)项目建设地概况今后五年,当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一目标,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两大高地”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创新、开放、生态“三大跨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四个体系”,干在当下,成在实处,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环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科技谷。(四
4、)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4523.92平方米(折合约51.76亩),净用地面积34523.9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1.76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秸秆生物质颗粒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秸秆生物质颗粒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71%,建筑容积率1.5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6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2.13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
5、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工业呈现从沿海到内陆、从先行试点到全面推开的梯度式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局面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近年来的良
6、好发展态势,集聚了一批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束缚、融资较难等问题。未来,需要继续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发展重点,并通过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全面强化金融支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政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三)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增长动力转换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眼下,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不仅表现在人口、土地等红利逐步消减,拉动增长
7、的“旧动力”逐步下降,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新的增长“发动机”马力不足,新旧动力“青黄不接”;还表现在不少地方、行业和企业正在承受着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表现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让一些长期掩盖的老矛盾、老问题“水落石出”。能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的力度,在于我们能否摒弃那种不合时宜、不适应新常态的惯性思维,打破掣肘发展进步的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