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

ID:35480687

大小:71.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_第1页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_第2页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_第3页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_第4页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培养摄影者的眼睛人眼观察所获得的景物效果就是摄像机扌h摄所获得的画面效果吗?摄像机拍摄的画曲效果与人眼平时观察的结果是不是一•致?这个问题是我们从事画血创作的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本章将从人眼的视觉产生到人眼的卓越本领谈起,从摄像机的“仿生”功能到人眼与摄像机的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力争在两者的差异屮给从事电视画面摄影创作的同行们一-点启示,使人们在实际的电视创作中,逐渐缩小人眼与画而的“距离”,消除人眼给画面创作带来的“误差”,逐渐适应用“镜头”进行观察和思维,使画面语言更为准确和

2、牛动。在人的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量的比较屮,视觉居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机体觉、平衡觉等之上。视觉是人辨别自然界各种物体形状、明暗和颜色特征的主要感觉,眼睛又是视觉器官中的主要部分。摄像机作为第九艺术中造型的主耍工具,已与电视创作者们结下了良缘。它作为人们视觉的一种“仿生器”,“模拟”和“代替”着人的眼睛从一组特殊的光学镜片系统中观察景物,它乂是社会发展与高科技的标志产物。对于电视创作者來讲,眼睛与摄像机两者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和不被周围人们所了解的“奥秘”。人的眼睛制约着摄像机的“活动”,摄像机乂制约

3、着人眼的观察;眼睛能看到的,摄像机却无动于衷;摄像机能迅速反映的,眼睛却毫无察觉……。在长久的实践中,人们普遍感觉到两者存在着明显的旁异和不同,这种差异和不同给创作带來的影响不能低估。一、人眼的视觉特征让我们首先来正确认识一下人的眼睛:人眼呈球状体,依附于眼眶内,它冇丰富的神经系统和众多的微细血管与大脑相连,受大脑神经系统的支配,眼球可向各方向转动。眼球有-•套严密而科学的折光系统,有透明的角膜、眼房水、品状体、玻璃体构成。來口被摄物体的反射光线,通过折光系统到达视网膜,由于光线的刺激作用,引起视网膜内壁

4、某些细胞兴奋,由视神经传人人脑,产生了视觉。人眼有许多异乎寻常的本领,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极强的感受弱光和强光的能力眼球壁有三层膜: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视网膜是感知光线强弱的主耍介质,它的内壁上有两种感光细胞,直接接受來自折光系统的倍息。这两种感光细胞是人眼感知不同亮暗状态下物体的关键。一•种为视杆细胞,一种为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具冇极强的感受弱光的能力,它能够在微弱得只冇1勒克斯亮度的光线条件下感受物体的轮廓、形状以及区别物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称视杆细胞为“夜视的感受器官”。视锥细胞是

5、接受和分辨强光照明下物体亮部层次的能手,它能在直射光的屮午人约10万勒克斯亮度下分辨物体亮光部分的层次和质感。例如忌光下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受光部分,强光照明下物体的受光而,高亮度的天空等;同时,视锥细胞对色觉也有较好的感受能力。2.极强的亮暗适应能力在视网膜内壁正中间,正対瞳孔处有一小的凹陷部位,称黄色,在医学术语中叫“黄斑”。黄斑是整个眼球中视觉最为皱感的部位,视杆细胞较为集中。它的最大特点是结合了视杆、视锥细胞的长处,能较好地还原物体色彩,再现细微层次,同时对物体亮暗适应能力极强。如F1光的强光照明和

6、夜晚微弱的天空散射光照明,两者亮度相差十万倍,对于人眼來讲,却都能适应。由于人眼随年龄变化而纳光本领各异,青年人眼球内品状体弹性好,对光线亮暗适应能力强,冇时能容纳的亮暗变化范围超过十万倍,可达一百万倍左右。人眼的这种极强的亮喑适应能力,是任何机械及电子记录仪器难以比拟的。再如,人眼在观察被阳光照明的同一视角内的同一景物时,具冇自动“扫描”的功能,能迅速区别亮的景物和暗的景物。这种区别与亮暗的适应,是在瞬间完成的,是异常迅速的。人眼的迅速适应和调节范围(前提为同一吋间、同一•视角、同一•景物),如用摄像机

7、上的光圈F值计算,大约在F2.•至F11Z间。1.极强的色彩适应能力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卬象和记忆。也可以说。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眼却未观察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出现了差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人眼的“色觉守恒”现象。人的眼睛接受叮见光谱的光线并同时让光线等量强烈刺激视网膜时,就得到了口光的印象。人眼所获得的一切视觉信息,人部分是在“白光”:条件下取得的。所以,人眼对周囤物体的观察始终带冇在“白光”条件下观察的印象和对物体色彩的“白光”下

8、的记忆。在实际生活中,日光同室内灯光混合在一起吋,虽然日光接近6000K色温,而灯光只冇不足3000K色温,但人们的视觉不会由于两种悬姝的色温变化(也口J以说光谱成分的变化)而感到H光偏蓝和灯光偏红,而是认为它们都是“口光”,与白光同等对待。“色后像”也是人眼色彩适应的一个特征。人眼观察某一有色物体吋,观察中让视线由被观察的冇色物体表面离开,人眼不可避免地会在一个短时间内把这一个物体的补色“残像保留”,肓到白行从记忆中消失为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