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69595
大小:59.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长春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过节和观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过节和观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节和观灯》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本文节选了两个节日一一端午节与元宵节,探源溯流,纵横开阖,再现两种节日风俗一一闹龙舟(赛船)和观灯,是一篇触摸中华民俗文化生命的美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对民俗知识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牛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法。♦课前准备1
2、、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汪曾祺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年一1988年),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
3、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一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屮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有《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四、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散文,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屮华民族的节庆风俗,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的是愉悦和怀念,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在“过节与观灯”
4、的大标题下,介绍了“端午节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两方面内容。五、研读赏析第一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主一要是写端午节江南的“闹龙舟”(赛船),特别是家乡沅水流域的“闹龙舟”,通过描写“闹龙舟”的壮观场景和热烈气氛,再现它经久不衰的牛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识,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视角,宏观介绍屮国民俗文化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来历、悠久的历史、地域的差异以及所形成的厚重的文化意义,目的在于引出端午节和江南所特有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第二层即文章的第三段,重点写江南尤其
5、是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是这一部分最出彩的内容。它具体介绍了端午赛船是江南普遍性的民间活动,龙船的形制和特点,赛船的具体情景和口期,沅水流域赛船的特别等等。末一句是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指出沅水流域的赛船给自己留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刻卬象。第三层是文章第四、五段,主要写江南“闹龙舟”的民俗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资源,而且还对明清的工艺、西南各省民间的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部分“灯节的灯,主要记述中华民族“观灯”这一民俗文化。作者采用两种基木表现手法——点面照应、历史和现实结合,记述了“观灯”的起源、沿革、文化意义及其具体的生
6、活情境。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以时间为线,从遥远的历史一直写到解放以后的新中国,描绘“观灯”(“灯市”)的起源、发展、变化的文化轨迹,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上“观灯”(“灯市”)繁荣而热闹的场景,并且指出新中国的节日灯.庆,不仅是从古代的“观灯”传统中传承而来,而且赋予了“观灯”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新的深刻的文化意义。这一层文字,由于作者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代的笔记小说等资料,所以能让新时代的人们对中国“观灯”这一民俗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完整而详细的了解,同吋,也能把人们的想象带回到遥远的历史,身临“灯市”丰富多
7、彩之境,重新体验它热闹的场面,感受它活泼的牛命。第二层是最后三段,作者笔锋突转,依据儿童时代美好的记忆,重点描绘湘西小县城半个世纪前的“灯市”(狮子龙灯焰火)——奔放、热闹,令人难以忘怀。问题1・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木来源于江南,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文化互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共同性的节H,—些节H中的生活习俗也带有普遍性了。但“闹龙舟”的风俗却一直仅盛行于江南,这是为什么呢?任何一种民俗,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屮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因而民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和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闹龙舟
8、”之所以盛行于江南而传不到北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江南多河流和湖泊,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二是北方虽然也有河流,但端午前后的气温没有江南这样暖和。2.作者为什么对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有特别深的记忆?原因有三:第一,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