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56211
大小:59.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钢铁“去产能”政策发布压减节奏难追需求降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铁“去产能”政策发布压减节奏难追需求降速2016年02月05
2、E
3、16:02来源于财新网引导“僵尸企业”退出才是化解产能过剩局面的核心工作。意见在这方面语焉不详,口忽视金业效益差异,因循政府层级逐级分解任务,具有明显行政色彩,有悖市场规律相关报道【财新周刊】【编辑絮语・王烁】去产能为何这么难?【财新周刊】【舒立观察】坚决去产能【财新周刊】【舒立观察】调结构须埋葬“假尸企业”【财新周刊】“去产能”之闲的安钢样本【财新周刊】供给侧去产能【独家】三年压减延至五年钢铁业去产能匝在省政府1月草根调研报告:东三省“错峰停窑”为去产能开辟新思路国资
4、委将处豐“假尸企业”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财新网】(记者范若虹)国务院4日晚间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政府部门落实2015年底小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工业领域开启的首个“去产能”战役。《意见》明确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由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负总责,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人力资源和土地等五大政策措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年时间过长”。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屮心副主任刘海民告诉财新记者。他认为:本来2-3年就可以解决,如果用5年吋间来完成,恐怕仅压减1・5亿吨产能不能扭转局
5、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僵尸企业”退出才是化解过剩的核心问题,而《意见》在这方面语焉不详。《意见》既没有明确定义“僵尸企业”,也没有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集团停止向巨额亏损企业提供补贴。在化解过剩的责任落实上,《意见》更多倾向于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三年变五年去产能效果堪忧据财新记者了解,压减目标原定在3年内完成,中央政府担心地方压力过大完不成,最终将目标期限延长至5年。(详见财新网独家报道,《三年压减延至五年钢铁业去产能重在省政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8亿吨,总产能11.3亿吨,产能利用率不到71%,产
6、能利用率是判断产能过剩的直接指标。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Z间较为合理,低于75%为严重过剩。单从2015年粗钢产量基数分析,压减1亿吨-1.5亿吨产能后,会使产能利用率进入到较为合理的区间。但中国的钢铁消费已经进入了减量发展时期。中国冶金规划院的分析报告显示:国内钢材消费量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2015年出现了199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随着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需求呈持续下降趋势,预计2016年的粗钢产量约为7.8亿吨,同比降低3%左右。依据这一趋势,未来五年国内粗钢产量减量发展,仅仅化解1亿吨-1.
7、5亿吨产能,产能利用率耒必能够冋到合理区间。“僵尸企业”语焉不详钢铁行业公认,“僵尸企业”出清才是去产能核心坏节。如果“僵尸企业”持续获得地方政府或所在集团大力“输血”,坚持亏损生产,产能过剩局面还会恶化,行业平均利润率也被继续拉低。2015年1-11月钢铁行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99%,远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5%。钢铁行业目前对“僵尸企业”的定义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已经停产但随时可能复产的是僵尸企业,刘海民认为这种理解不全面,休眠企业彻底退出固然好,但它们已不向市场提供供给,不再影响行业效益,不属于“市场失灵”。他认为,僵
8、尸企业主要是那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依靠外部输血至今仍继续向市场提供亏本钢材的企业,“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这类企业身上。《意见》没有明确耍求地方政府和大型金业集团停止向巨额亏损钢厂提供补贴,这是一个缺憾。《意见》提及“僵尸企业”只有两处。第一处在严格执法监管部分,提岀对重组“僵厂企业”、实施减量化重组的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时,优化程序、简化办理。第二处在提供财政奖补支持部分,提岀通过对企业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在《意见》屮,“僵尸企业”退出仅被作为辅助
9、概念提及,有违市场呼声。同时,《意见》将化解产能任务落实到省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对宝钢、武钢、鞍钢三大屮央企业负总责,提出退出方案并落实到位。齐省级政府对本地区化解钢铁产能工作负总责,具体研究提汕产能退出总规模、分企业退出规模及时间表,最终负责落实到位。这种安排因循政府层级逐级分解任务,具有明显行政化色彩。《意见》还提出:“鼓励钢铁产能规模较人的重点地区支持属地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压减任务”,可见去产能的重点在于依据原有产量规模,按比例压减,谁现有产能多,就会压减的更多。相对合理的安排本应该是:从企业的市场效益入手,谁亏损的多
10、就应该压减更多。刘海民认为:这种圧减策略并不符合市场规律。忽略企业效益,不以“僵尸企业”退出为出发点,一味按比例压减,最终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同面。他提出,一些亏损大户不是仅靠改善管理、降低负债就能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