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

ID:35443176

大小:67.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_第1页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_第2页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_第3页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_第4页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秦漢史學和秦漢政治2014-09-2809:46:07《學習與探索》陳其泰一、秦焚書和秦刻石秦漢時期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史學與政治聯系的緊密。從秦始皐的願望和他所采用的手段來說,都表明了史學與政治聯系之新階段的開始,即封建政治權力控制史學,這在中國史學史上是重大事情。秦皇朝為了推行其嚴刑竣法的法家路線,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三十四年(而213年)采納李斯建議:“古者天下散亂,莫Z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皐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2、。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Ko禁Z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Z。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Z。冇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記•秦始皐本紀》)秦始皐焚書是以嚴酷手段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也是封建政治對史學的幹預。焚燒秦以外六國史書,禁止談論《詩》、《書》,它們都是史籍或記載歷史的資料,這即是以殘暴的手段對不利於秦朝統治的歷史記載實行幹預和禁絕,企圖把民衆變成沒有歷史知識、不懂總結歷史經驗、可以任意擺布的愚民,以達到毫無阻礙地“別黑白而定一尊”、加強専制統治的目的。秦朝文化專制政策的進一步發展,是次年乂在鹹陽坑殺儒生460余人。

3、秦始皇大肆任用酷吏鉗絕天下人口,實際上意味著它的統治基礎更加脆弱。秦始皇害怕人們利用諸子學說和歷史記載“非今”,而他所需要的是“頌今”,頌揚其政治上、文化上的專制統治。秦始皇多次巡行全國,到達一處名山勝地便要刻右頌徳。刻石銘文都是由丞相李斯等大臣撰寫,I何為秦始皇認可的,故也可視為秦朝制定的特殊的史論,銘文共同的中心內容,是宣揚秦始皐的功績超越自古以來的帝王,以五德之運來神化他的統治,宣揚秦統治秩序的永恒。因此要透過這些封建帝王自我宣揚的官樣文章,註意到其中的歷史觀點。如泰山刻石雲:“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Z荣朿

4、觀刻右雲「'黔首改化,遠邇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後嗣循業,長承聖治。”會稽刻石雲:“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史記•秦始皇本紀》)都是訓戒當世和後代永遠遵循現冇的制度,永遠不得改變。秦過去曾經奉行過變革的思想,秦孝公時的商鞅變法是秦國歷史的轉折點,而商鞅獎勵耕戰、行郡縣制、為田開阡陌封疆等改革,理論根據便是:“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史記•商君列傳》)秦孝公和商鞅堅持了變革進取的主張,從而奠定了秦國強盛的基礎。而現在由於秦取得了全國的統治,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秦始皇反過來要建立永恒的統治秩序,反對變

5、革。所以說“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秦皇朝企圖憑借其嚴刑峻法和思想專制實現“萬世不變”的統治,結果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滅广。秦皐朝只存在短促的14年,也沒有留下可觀的史書,但是,秦始皐這種用封建政治控制史學和不準史家“非今”的根木性原則,卻被歷代統治者所繼承,故英實際的影響又是深遠的。只是後代統治者吸取秦朝使用酷烈手段招致滅广的教訓,而改變了思想控制的具體做法。二、漢初君臣論歷代興廢秦漢Z際巨大而急劇的歷史變局,向人們提出了需耍回答的深刻課題:為什麽強大的秦朝驟然滅亡?為什麽不可一世的項羽功敗身亡?為什麽平民出身的劉邦能取得勝利?當時的政治家、史學家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漢高祖劉邦經過

6、艱苦征戰,於公元前202年登上帝位。此年夏,高祖置酒洛陽南宮,讓列侯諸將不要隠瞞真情,“吾所以冇天下者何?頊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卜•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卜•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Z,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冇功者害Z,賢者疑之,戰勝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他們認為劉邦取勝是因為不吝封賞。劉邦木人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講任用人材的決定作用和“漢初三傑”的貢獻:“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Z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Z,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7、項羽冇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慶功酒宴上這番有名對話是對楚漢戰爭結局一次及時而屮肯的總結,劉邦富有謀略、知人善任、善於采納部下諫議,項羽則嫉賢妒能、剛愎自用,確是造成劉勝項敗的決定性原因之一。陸賈著《新語》,便是由於漢初君臣重視總結歷代盛衰而在史論上取得的成果。“陸生時時前說《詩》、《書九高帝駡Z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乙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