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ID:35441432

大小:104.7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电子版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知识点第9课《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轡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z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派;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嘛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2、泪沾裳。〃创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城邑兴衰/《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奏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3、》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文章思想内容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重点字词字音:阙(quQ)处襄(xiang)陵属(zhU)引沿溯(sd)飞漱(shu)御(yCi)风猿(yuan)鸣曦(xT)月素湍(tu訓)

4、长啸(xiao)郦(li)道元林寒涧(jian)肃重岩寶嶂(zhang)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唸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哀转久绝,〃转"通5转"鸣叫。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特殊

5、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O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干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

6、,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7、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倶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

8、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i)沉鳞竞跃(yue)与其奇者(yu)古今异义①四时倶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