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

ID:35428581

大小:73.2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4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_第1页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_第2页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_第3页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_第4页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第5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第5节传统的国休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思想的萌芽:分工交换思想最早捉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还认为,在社会分工中,毎一个人应该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取决于各人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意识到,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取决于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这些思想都是后來贸易理论中的自然差别决定生产比较优势思想的最初表达。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学中,基督教教会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耍的地位,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年)。在阿奎那Z前,

2、教会对于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是采取否定态度的。虽然阿奎那从道德上仍对商业贸易持怀疑态度,但他支持利巴涅斯(公元前的一位传教士)的观点,承认即使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产品不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贸易理论。第二节重商主义的衰落重商主义学说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而一直山据着主导地位。早期的重商主义学说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

3、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以增加国家货币财富和促进资本积累。表现在贸易上则是反对进口,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而货币的减少对木国是有害的。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屮心,这是我们今天最为熟知的重商主义概念,即通过对外贸易的出口大于进口,从中取得顺差,以壇加货币流入量。于是,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变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过程。不能使双方都受益,(有一方赢就会有一方输)他们还认为世界上的金银数量是固定的,贸易仅仅决定他们在不同国家的分配。到了1752年,一个叫大卫,休谟的人指出了重商主

4、义逻辑上的两大缺陷。1•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金银数量并不重耍,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人们是从消费商品屮得到满足,而不是从聚敛金银屮得到满足。重商主义者想出口尽可能多二进口尽可能少的商品,这就意味着当重商注意这聚集金银的时候其他国家的道徳是大量的商品。2.—个国家不可能永远的聚集金银,因此重商主义政策不可能长远有效。重商主义时期,贸易顺差国黄金的流入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提高该国商品价格(因为货币供应的变化可以带來价格的同向变化),当该国商品价格较国外高的时候,国外购买会减少,国际居民会够买更多的国外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因此,黄金的流入会自动削

5、减该国最初的贸易顺差。第三节占典贸易理论(一人绝对优势理论一、理论产生背景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成长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英国工场手工业正在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当吋的大英帝国呈现出的是:新技术发明不断出现,国内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圈地运动”使得农民的破产,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倍增,资本主义的工业拥有了广大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工场手工业中的分工日益发达,家庭手工业相继沦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附庸;殖民地的不断开拓及海外市场的陆续扩张,等等。二、理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1723-1790)在英国格拉斯哥和牛津大学接受教育,此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先后

6、任逻辑学和伦法理学教授,是第一•个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斯密发表了其代表性著作《国富论》,为其赢得了经久不衰的世界声誉。首次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冇力地论证了自曲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被世人公认为门由贸易理论的先驱;又因斯密在该书里以“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首次系统而全而地论证了市场机制生长、发展的原理,故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经济学界的“牛顿”,《国富论》一书也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亚当斯密侧重于研究重商主义关于贸易是零和博弈的假设,斯密指出这一假设是错误的。如果每个国家都能比贸易伙伴用较少的劳动生产一些商品,

7、那么所有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屮获利。在斯密看来,贸易优化了劳动力的配置,保证了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力最少的国家专门生产该种商品。贸易的结果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生产更过产品,更多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流通就以为这每个国家更加富裕。从这一点上看的话,贸易就是正和博弈的过程,每个参与者都能赢。(-)绝对优势学说的构建在《国富论》屮,亚当•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來购买其它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于每个国家:斯密述认为,各国分工交换(也就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

8、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而生产技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