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ID:35428274

大小:77.9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24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船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一一该船用雷达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船用雷达企业678家,从业人员339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船用雷达产值189955.18万元,较2016年172623.75万元增长10.04%。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2806.87万元,较去年73560.34万元同比增长12.57%。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

2、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发布,这本由中国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编写的蓝皮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国际五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的推进情况,以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蓝皮书称,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蓝皮书称,数年之前,拉丁美洲、东欧、亚洲大部分地区是低制造成本区,美国、西欧、日本是高制造成本区。但在劳动生产率提升、技术加快突破以及能源、物流等其他成本变动影响下,近几年全球制造业成

3、本格局正在改变。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这些年,为推动绿色发展,中央积极谋划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做了许多工作。各地各部门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然而,相比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抓紧构建起绿色发展的大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制造业领域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突破,我国事实上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国际产业分工必然进行调整,将从

4、过去的“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竞争”,转向“与发达国家竞争合作”的关系。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在未来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特征的产业变革中,庞大消费群体与产业规模形成的海量数据将成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竞争中的显著优势。但也应警惕,我国对该领域芯片等核心基础硬件的掌握不足,成为自身发展与国际竞争中的软肋。发展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攻克那些会卡住我国发展命脉的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保证产业发展的安全性。二、宏观产业政策1、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工业基

5、础领域;通过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技术改造,能够激发整个工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动力;通过设立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等投资基金,能够撬动巨量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性领域;通过各类资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良好产业竞争态势。2、我们日益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将是极为痛苦的过程。然而,若要首先提高一些领域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工业竞争力,转型是绕不过去的道路。转型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以及消费情况起着决定作用。好在服务业高速增长,但还不足以提供大量稳定且薪资优越的工作职位来促进消费。工业仍然是中国的“核心实力”

6、,这一点在德国亦是类似的。中国只有保持工业上的优势,才能长期实现高远的增长目标。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显而易见,《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推进所取得的成效,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各方的支持下奋发图强的结果,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而积极吸纳、融入各类高新技术的结果,是多年技术创新积累而发力的结果,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国外相关企业开展平等互利双赢的合作的结果。2、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工业体系中积淀了大规模的海量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产业、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可延展、可共享、开放式的数据资产体系。“十三五”时期,依

7、托《中国制造2025》和《规划》,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精准识别、深度挖掘、系统集成、综合运用中国工业数据资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生产方式绿色精益化改造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估,绿色化智能化齐步走,不断拓展工业升级提质的空间。受制于传统节能减排的技术路径和评价体系,不难观察到一个现象:市场上不少节能环保产品从全产业链来看或者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未必节能环保,但生产企业却获得了政府各种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和问题也曾长期普遍存在。由于中国制造的大量产能仍被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