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ID:35422331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_第1页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_第2页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_第3页
资源描述: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计划成本法方法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有利于简化财务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经营业绩,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

2、出,因此,这一计价方法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法应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真实性以及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是否真实。在途物资是期末采购的物资尚未入库的时候使用的过度科目,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发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情况。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采购: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余额表示超支,贷方表示节约。材料成本差异:借方登记超支

3、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评论

4、给力0不给力0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1.购入材料(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借:原材料(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2)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借:原材料(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已经收到)贷:应付账款贷:应付账款(4)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需暂估入账(2011年多选)借:原材料(暂估价值)贷:应付账款等科目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应付账款等科目(5)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无此处理借:原材料(计划成本)仅仅是验收入库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暂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

6、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说明:该步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阶段。借方表示超支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按照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成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贷:原材料(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贷:原材料(计划成本)3.计划成本法下的单独核算(1)考试时要求计算四个数据:(1)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2)结存材料的实

7、际成本;(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正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负号)(3)材料成本差异率(含义,每单位计划成本负担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节约差异用负号,超值差异用正号。(四个公式记住即可)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应负担

8、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说明: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计划成本+本期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4)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说明:此步骤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