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

ID:35419316

大小:58.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_第1页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_第2页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_第3页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课后感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152班姓名:陈素馨学号:5801415050我在上了将近大半个学期的吴根洲老师的《正说科举考试制度制度》课程之后,对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一些感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整整延续了1300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取士的不二法门,自是有其可取之处。第一,科举制的出现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荐举制所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又从宋代开始便允许不论出身、不论贫富均可参加,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将选官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级,

2、有利于社会精英的选拔,不断为官场更新和补充着新鲜的血液。唐太宗说的那句"天下英雄,人吾毂中矣!”即表明了他在看到自己通过科举为国为民选出人才后心中难以掩饰的喜悦。第二,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它体现在:①考试流程很公平。考生必须先后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去一步步获得相应的功名,层层筛选,优胜劣汰;②考场纪律严肃,风纪严明,有相应的防伪.防作弊的措施,如:从宋朝就开始了糊名、眷录和别头试的制度,考生进考场前有严格的检查流程,实行锁宿制度;③对于违反考试规定的处罚严厉。历史上统治者为保证官员的质量和提高考试VI的权威,对于违反考试的考生及徇私舞弊或在考试工作中出现

3、重大失误的考官都会有极其严重的惩处措施,有的因此被处以极刑甚至灭族;④录取公正,会考虑到地域差别,按省配额。宋代司马光“逐路取人”,根据各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给予个地区不同的选取名额,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第三,科举制的推行也极大地鼓励了世间的读书重学之风,读书人读圣贤书,极大地净化着社会风气。然而,利弊相对,科举制也确实存在着不足之处,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它的弊端愈加休现的明显。第一,考试内容过于单一。自科举制度被确立为选官制度后,它的考试内容基本上以儒家经典为主,不曾变动;虽然后来唐代武则天增设武举,却也一直是“重文轻武”;明代开始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定

4、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与标准答案;明代成化年间确立“八股取士”。这些都局限了人才选取的多样性,不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第二,科举制度是先秦诸子选贤举能思想的社会产物,是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论语•卫灵公》记有:“学也,禄在其中矣。”“士之美者,非贵冑之子而登卿相之位,况投笔而为王者师,挽车而为王者相,其白屋之士可自遗之哉!”读书人不再以提高个人修养为目的而读取''圣贤之书”而是将其作为谋得政治地位、参与权利与财富的分配的捷径,也是士族维系门第,避免世业沦替的途径。所有事物都有优劣,有可取之处,也会有弊端。在我看来,科举考试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种特殊的

5、选官制度,虽然打破了自魏晋南北朝实行荐举制致使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以来公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尴尬局面,但它也确实因为评选标准过于单一而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如今,我们国家确实存在着以各种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现象,这与科举看似异曲同工,却也有本质上的不一样。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以史为鉴,避短取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