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ID:35413084

大小:72.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1页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2页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3页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4页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道大题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毎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一词具备了多重道德内涵,常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端正的言行等含义直接相关。而事实上,“君子"最初只用以指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并不具备道德素养的要求。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

2、时期的诸子著述。《说文》释“君”为“尊",意味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子”是先秦对男性的称呼。因此,“君子''原指地位尊贵的男子。甲骨文中未见关于“君子''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尚书》中首次提到“君子",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易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20处,皆用来指称奴隶主。“君子"的使用频率在《诗经》里明显增多,共183例,除了少量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外,主要用以指代奴隶主贵族。然而,因为“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所以常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相联系,例如《尚书•无逸》要求君子“无逸二不能贪图安逸。《诗经•淇奥》用“如切如磋

3、,如琢如磨”来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当然,这种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所以《诗经》中也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通常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尚未发展出系统的道德内涵。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当然,仍有部分“君子'啲使用沿袭了先前的用法,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例如《道德经》26章“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1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J这两处提到“君子J应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官员。而道家另一部重要典籍《庄子》中有36处对“君子”的论

4、述,其中与社会地位直接和关的只有《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己而临莅天下"一句。墨家典籍《墨子》中“君子"共出现115处,仅四分之一的“君子”具有社会地位内涵。儒家代表作《论语》中,仅10余处含有“君子”的论述明确用以指代社会地位。如前所述,尽管“君子”仍用以指代男子的社会地位,但这一用法己逐渐为道德内涵所取代。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学说对“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并不一致,其构建的“君子”形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论语》中包含了大量对“君子”的描述,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式。相较于《论语》,《墨子》

5、里“君子”的道德标准更近似于零散的“点”的要求,包含行义、兼爱、无斗等多个方面。庄子认为儒家学说中对“君子”的道德要求违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即使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也“非吾所谓臧也二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在宥》一文里描述了庄子对“君子”的设想「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唏望君子能够不显露才华与智慧,行事合乎天理,对待外物如同烟尘一般自由自在。整体而言,西周吋期的“君子''主要用以指称男子的身份地位,而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往往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人们对其道德品质会有所要求。这种地位和品行之间松散的联系,在诸子著述中逐步变得

6、紧密。尽管不同学派对“君子''的认知不尽一致,其至相互矛盾,但正是因为诸子学说的关注、讨论与阐释,“君子"一词的道德内涵才得以构建完善并最终确立起来。(选自2017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说文》的观点,“君子"一词的本义是指地位尊贵的男子。B.西周时期,“君子"指的皆是身居高位者,所以又常与一定的道德要求相联系。C.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D.儒家分别从仁、义、礼三个方面勾勒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君子"道德范

7、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诗经》《尚书》《说文》以及诸子学说为佐证论述了“君子"一词从指称身份地位到具备道德内涵的过程。B.“君子"一词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由松散、不固定到逐步变得紧密的过程。C.《尚书》中有对君子“无逸"的要求,《诗经》中也曾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可见,“君子''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西周吋期。D.按照庄子对“君子叩勺道德标准要求,即使是像曾参等人那样精通仁义的人也不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人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一词并非一

8、出现就具备多重道德内涵,因此《诗经》中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也就不足为奇了。B.“君子”一词从最初指称身份地位到最终确立起了一定的道德内涵,说明随着吋间的推移,社会对地位高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C.春秋战国时期,“君子"的身份地位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