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8232
大小:79.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刘善华审题人:卢素云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Z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好r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①周王室己衰微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中国占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
2、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晋国是姬姓封国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3.中国占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J“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亥时期是()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4.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
3、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5•—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雹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①政治相对开明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④内忧外患频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嬉变:西周的
4、“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S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J民主政治、理学盛行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D.郡县制、“罢黜百家J政治腐朽、理学盛行7.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尢,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民生建设B.市政管理C.危机管控D
5、•社区自治7.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B.考生知识局限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8.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四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J“争田込见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王室衰微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土地私有制发展9.南宋词人毛幵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道:“春意
6、满南国,花动雪明楼。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这首词反映了南宋()①市经济繁荣②市民生活场最③坊市制度犹存④经营时间自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汉书•董仲舒传》“道Z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1.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屮,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
7、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徳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的14“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至于真假、善恶、是非、
8、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牛,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B.“美徳即知识”A.“人是万物的尺度"C・“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