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96754
大小:65.8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24
《电采暖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采暖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电采暖设备项目背景如何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任何短时困难都会迎风消解。具体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稳”则经济稳,经济稳则全局稳。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电采暖设备投资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XXX事业发展公司项目规划咨询单位:泓域咨询机
2、构项目设计单位:埴翼善透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经济示范区。(选址科学性分析)(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园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位于市区东侧。园区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建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设置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了规范的法制环境,并已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建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创业中心、项目服务中心、经贸局等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全面服务。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兴办企业,目前在园区注册的企业近3000家,其中工业企
3、业20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300余家。(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经济示范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5629.47平方米(折合约6&41亩),净用地面积45629.47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8.41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电采暖设备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电采暖设备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0.74%,建筑容积率1.3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88%
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37.57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
5、第一。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和2.0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达到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7.9%,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
6、光电子器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7%,16.4%和14.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0、3.7和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6%、21.0%和14.5%,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三)经济新常态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7、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髙,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三,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
8、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尤需强调的是,对实体经济伤害最大的“脱实向虚”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有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