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

ID:35385642

大小:71.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_第1页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_第2页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_第3页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_第4页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法学院中国电影史论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专业班级:厂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宋华东学生学号:201008020170课程名称:中国电影史目录摘要、关键字1引言2一、各发展时期的特点2(一)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2(二)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2(三)1959年的笫三次发展3(四)60年代初期的发展。3二、十七年中值得被借鉴的4三、“十七年”电影创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浅谈中国电影“17年”的艺术特点摘要:就风格样式而言,“十七年”的屮国电影主要是戏剧式的电影,其屮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

2、的正剧如《林则徐》、《风暴》、《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等。这类影片的基木特点是:影片的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不是一般的情节剧的儿女情长和爱情故事,如《林则徐》等多是写反抗、写觉醒、写革命,通过影片的情节、人物描写和电影语言直接抒发作者的革命情怀,或抒情或激情,以情动人,对观众产生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关键字:“十七年”中国电影艺术电影风格特点引言:中国电影发展的“17年”从1949年〜1966年。回顾“十七年”中国电影,虽然经丿力了曲折、艰难的道路,但成绩是显著的。正文:各发展时期的特点屮国电影发展的“17年”从194

3、9年〜1966年。回顾“十七年”屮国电彩,虽然经历了曲折、艰难的道路,但成绩是显著的。在这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吋期,这就是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60年代初期的发展。60年代的发展尚未达到高潮就因为政治原因而夭折。一、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正如已故电影理论家钟惦辈所说「'新屮国电影文学的起点很高。”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新中国电影。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主要变现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当时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

4、的人物和事迹,革命艺术家们以真诚饱满的热情表现工农兵的生活。他们是在写人而不是在写政策,不是在写战略战术,编、导、演及全体创作人员充满真情实感,因此拍出的影片才能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这一点是以后任何时期的彩片都无法比拟的。比如“四人帮”时期,虽然电影技术比解放初期冇很大发展,但是重拍的彩色《南征北战》和《渡江侦察记》都不如解放初期拍的同一题材的黑白片。其次,当时的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是特别的戏剧化。如《中华儿女》,根据清洁发展的需要,场景装换很自由,虽然影片简单幼稚但是很少冇条条框框

5、的束缚。这一时期私营厂的影片保持T40年代以后各电影公司的艺术传统拍出了不少既为工农兵服务又有相当高艺术质量的电影作品。二、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的第二次发展带來了不同于2前和Z后的独有艺术特点,(1)向生活各方面拓展。这一时期我国电影创作继续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从题材方面看,反映现实生活的方面更加丰富、深入。(2)艺术上大炽突破。重新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人。在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仅写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而且描写了他的成长过程、内心世界、优缺点,使英雄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3)风格、样式上比较丰富多彩。有喜剧片,战争题材的影片

6、,述有反应现实生活的彩色故事片。三、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1959年是5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最高峰期,这一时期影片艺术创作特点是(1)反映历史真实,将吋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屮。这一吋期成功的影片多是历史题材。(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只冇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录音、美工等整个艺术创作团队的艺术素质普遍提高,才能保证影片的高质量。然而这一时期的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相当一部分影片幻想脱离现实,革命浪漫主义成了外加的表面东西。幻想不是今天的理想,明天的现实,而是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2)现

7、实主义创作深化方面受挫。反映现实生活的、尤其是反映知识分子现实生活的影片较少。深入反映现实的孑盾,反映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在的问题的影片几乎没有。(3)从剧作方面看夏衍的《写屯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在当时影响较人主要论述了戏剧式结构的电影,没冇提及其他结构样式。因此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拍出了一批更有意识、更完整的戏剧式结构电影。四、60年代的发展就风格样式而言,“I•七年”的屮国电影主要是戏剧式的电影,其小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如《林则徐》、《风暴》、《青春之歌》、《红色娘子

8、军》等。这类影片的基本特点是:彩片的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不是一般的情节剧的儿女情长和爱情故事,如《林则徐》等多是写反抗、写觉醒、写革命,通过影片的情节、人物描写和电影语言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