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38381
大小:93.9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3-23
《年产xx再生胶粉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产XX再生胶粉项目建议书摘要说明一该再生胶粉项目计划总投资16282.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61.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62%;流动资金4620.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38%o达产年营业收入3494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342.62万元,稅金及附加331.40万元,利润总额8603.38万元,利税总额10121.45万元,税后净利润6452.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68.9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84%,投资利税率62.16%,投资回报率39.63%,全部投资回收期4.02年,提供就业职位596个。充分依托项目承办单位现有的
2、资源或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项目基本信息、背景及必要性、产业分析预测、项目方案分析、选址规划、土建工程说明、工艺方案说明、项目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安全保护、风险评价分析、项目节能、实施进度、投资方案说明、经济效益、项目总结等。第一章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中国制造在迈向2025年这一制造强国的首期目标过程中,正在不断调整步伐,修正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说。
3、2015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并发布了2015年版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两年多以来,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既然如此,为什么时隔两年,就要修订路线图?“这是为了保持技术路线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路甬祥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4、,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以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技术为例,最近两年称得上是飞速发展,并且引发了各国新一轮角逐。为及时反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向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战略咨询委于2017年初启动了技术路线图的修订工作。不过,新版技术路线图修订的过程并不轻松,400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标国际最新进展,认真梳理存在的短板、瓶颈,才形成了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本次修订沿用了2015年版路线图所确定的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23个优先发展方向,并对数百项重点产品、技术的种类、参数、量级、目标等作了认真细致的调
5、整和优化。“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技术路线图是第三方咨询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咨询报告,是引导性和参考性的,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战略咨询委组织编制和发布技术路线图与世界各国智库发布各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报告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能误读和曲解技术路线图的性质。2、总结两年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基础能力相结合是前提条件,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是内在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战略选择,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途径,中央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地方
6、政府发挥因地施策相结合是根本保障。3、“十三五”时期,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顺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髙技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加强创新引领,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建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7、。二、必要性分析1、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基于净出口、投资、消费的经济结构,但是这种经济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的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了让经济结构符合经济发展,我国把新常态引入到了经济发展中去,但是新常态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让我国的经济无法快速发展,比如说财政收支平衡受影响,银行储蓄变动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该把控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应对不良影响。2、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攻克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向主要工业行业,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