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

ID:35314361

大小:13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23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_第1页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_第2页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_第3页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_第4页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实词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部高三备课组编一、【之】1.代词⑴人称代词①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们)”、“它(们)”。例:A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B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②第一人称(较少见),译为:“我”。例: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⑵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种)、这样、这些”。例: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C郯子之徒,其贤

2、不及孔子。(《师说》)D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助词⑴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例:A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B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⑵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⑶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例: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B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⑷表明定语后置,不译。例: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屈原列传》)⑸音节助词,不译。例: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3.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译为:“到、往”。例:A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B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你的补充二、【为】1.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翻译比较灵活,如:⑴做、作例: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⑵治、治理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⑶担任、充当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⑷变为、变作例:鲲之大,不

4、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⑸当作、作为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⑹以为、认为例: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⑺叫做、称为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⑻是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⑼成为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⑽参与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⑾演奏例: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关于“以为”、“以……为”:在古汉语中,“以为”一般是两个词,是“以之为”,即“把……当作/做……”的意思(也有例外)。现代汉语“以为”是一个词,即“认为”。以下可自测。

5、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2.介词⑴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替、给”。例:A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⑵表原因译为:“因为、因此”。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⑶表目的译为:“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⑷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

6、成“为……所”/“为所”)译为:“被”。例:A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高祖本纪》)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⑸“对,向”。例: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3.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例: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廉颇蔺相如列传》)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C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4.连词表假设(较少见)译为:如、如果例: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三、【焉】1.代词⑴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它)

7、们”;例:A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B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五人墓碑记》)⑵疑问代词,译为:“哪里”、“什么”、“怎么”;例:A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B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C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同上)2.助词⑴表语气(一般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或疑问语气),译为:“了、呢、啊”。例:A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