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12972
大小:25.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3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整理分享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关键词:意志力道德认识教育网络诱惑意志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对此,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改
2、变这种状况,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呢?笔者就此指出目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一、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德育所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 1. 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浪费现象也严重。 目前,乡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部分学生发展到盲目追求时尚的地步。如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服饰的牌子特色。致使校内出现了奇装怪发,男生带耳环,女生涂指甲、涂口红;随时听耳机、听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家长的娇宠,学生浪费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学生在学参考资料word文档整理分享校吃
3、早餐时,往往馒头、面包只吃一口就随手丢,操场、楼梯都随处可见。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以被一些学生及家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厌学,钟情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及全球性经济萎缩,致使人才过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外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等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从而厌学。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或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网吧、游戏室一些娱乐场所就成了这种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养成不良恶习;并将不良恶习带到学校里,造成不良影响。如课桌墙壁甚至厕所中都写着五花八门的污言秽语,乱扔纸屑、果皮等。学生中出现大量这种“受
4、教育没教养”的现象。 3、逆反心理强,道德行为失范。 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开始顶撞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别在晚上成群结队出去太晚,他们却深夜未归。老师教导学生要爱护公物,他们偏偏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教室的门窗常被弄坏,学校的电线、电话线常被剪断,学生喊打老师、辱骂老师现象时有发生。二、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客观因素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广泛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社会上某些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参考资料word文档整理分
5、享式是造成学生道德品质不健康的社会原因。长期受到这种落后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极易滋生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爱慕虚荣、拜金主义的思想意识。还有低级庸俗、黄色书籍、劣质电视节目等,也使表少年思想深受毒害。 据有关调查,学生上网的内容主要是聊天、玩游戏、浏览黄色信息等,很少查阅学习资料。中学生迷恋网吧已很普遍,这不仅荒废了学业,也诱发了偷窃、诈骗、抢劫犯罪行为。 2、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的不良品质的重要原
6、因之一。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有些家长生活不检点,言行不注意,满口脏话,行为粗鲁等。这无形中使孩子沾染了坏作风。 (2)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有些家长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放松了家庭中严格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留有缺口。有些家长长期工作在外,孩子无人管教。如笔者所在的小镇,主要以渔业为主,绝大部分家长长期在外捕鱼,很少在家督促和指导孩子。老师上门家访经常碰不见人,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家长,形成不了教育合力。 (参考资料word文档整理分享3)两种极端,宽严过度。有些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
7、溺爱、包庇袒护、帮孩子隐瞒遮脏,把责任推向别人。还有些家长对子女粗暴,动辄打骂、训斥、关锁、饿肚子或赶出家门这种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坏,造成严重后果。 3、学校因素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存在,社会、家长甚至有关这方面的领导都只注重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升学率。而教师在上述压力的影响下,不敢放手搞德育建设,致使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搁浅。 (二)内部心理因素 1、道德认识上的肤浅、片面、无知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歪曲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青少年的知识经验还比较缺乏,对于道德行为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