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98268
大小:41.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3
《关于小儿发烧的常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烧2正常体温参考值2如何正确量体温2宝宝发烧应急3要素3降温方法的更深入探究3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3家用药物降温注意事项4宝宝发热吃什么饭4不同病因引发的发烧特征5感冒及肺炎的发热特点5细菌性痢疾5泌尿道感染6冬季宝宝发烧需追根溯源7追根溯源,寻找发热元凶7重点提醒:小儿麻疹与宝宝的发热密切相关7发高烧时的禁忌8咳嗽发烧不能光吃感冒药9孩子发烧别随意打针输液9此处再谈小儿发烧的原因9发烧时打针和吃药哪个更好10小儿发烧该吃什么药:11退烧后不宜多吃11宝宝发烧别吃荤,多吃素:12
2、最后的祝福:12关于小儿发烧的常识总结每当季节交替,由于细菌的增多、天气的变化等因素使得很多小宝贝儿们都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此时,父母们往往会产生很多顾虑,吃药怕影响宝贝儿的健康,不吃药又担心烧坏小脑袋;到底家长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发烧呢?什么情况才需要看医生呢?而长辈们口耳相传的经验又是否真的奏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孩子发烧了,究竟该怎么办。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烧你会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吗? ╳错误的判断 1、妈妈用手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
3、认为宝宝确实是发烧了。 2、妈妈拿来体温计给宝宝测量体温,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7℃,妈妈认为宝宝生病了。 √正确的判断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
4、,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正常体温参考值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如何正确量体温 1.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2.需测量足够时间,腋温一般需夹5分钟以上。 3.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宝宝发烧应急3要素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
5、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
6、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降温方法的更深入探究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新生儿期宝宝发热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
7、响皮疹透发。 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剂,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湿纱布,洗擦发热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
8、处。家用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 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 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