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ID:35267641

大小:14.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_第1页
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_第2页
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_第3页
资源描述:

《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斯人已逝,余香袅袅──《桂花雨》教学随笔今年6月7日,在世界华语文坛颇有影响的现代著名女作家琦君(潘希真),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在台北病逝。从报上读到这一消息,悲痛叹息之外,竟生成一份空落落的心绪,似解脱后的释然,又怀揣一份带不走挥不去的牵系,最后只剩无言的祝福与祈祷。于是翻出不久前听过的那课《桂花雨》,重温那一份情怀,回味那一缕清香。想到斯人已逝而余香袅袅,不胜唏嘘。遂萌生了再教《桂花雨》的念头,想与我的学生共同领略琦君散文中淡雅的神韵,悠悠的情坏。备课前又将文章细读了数遍,让自己久久地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以期把握准

2、情感的基调──对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琦君散文作品中,有过半的篇目是关于故乡或童年的。作者笔下的故乡,既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是精神的家园,是灵魂安居的所在;作者笔下的童年,是自由心灵的栖息地,是她心性的萌发与归宿。文章最打动人的是那一份浓郁的乡情,而又以清淡舒缓的笔调娓娓道出,读者徜徉在她清丽的文字里,浸润在醇美的情境中,不经意间就被触动了心灵深处最柔弱的部分,然后便欲罢不能,挣脱不出,任由思绪缠绕在故园情思,放飞心情回到遥远的童年。这是作者一生未能解开的情结。于是确定了课堂阅读的指向和思路: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归依

3、,以内在情感为主线,以重点词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为手段。略述如下:课伊始,在认识并话说桂花后,即介绍作者,初步了解她的人生经历:琦君的一生,就像一叶孤舟,四处漂泊,可是她的内心,永远藏着她的故乡,以及在故乡度过的童年时光。就是到了晚年,每到秋季,老人魂牵梦萦的还是故乡的桂花,和童年时曾经摇落的──桂花雨。教师委婉深情的述说,直指文本主旨,奠定了全课言语和情感的基调,就像撒开了一张思绪的网,设置了一种情感的场。接着,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喜欢桂花的理由是什么?(香、可做糕饼、摇花乐)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熟悉文

4、本,并借由香引出重点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从前半句入手,略读杭州桂花之香,通过与杭州名胜满陇桂雨比较,引起学生的好奇与阅读期待:作者故乡的桂花究竟有多香呢?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文中寻找描写故乡桂花香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找出的五个句子,感受故乡桂花之香。这是从文字的表层初步感受。然后,抓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句,深入体会家乡桂花之香。故意设问:桂花是金秋开放,怎么会‘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引读前几句描写,联系泡茶、吃糕饼等内容,想象故乡人们的生活场景,体会

5、家乡父老乡亲闲适、自在的生活。因为我想,这香不单纯是花之香,它还含有风俗人情之香,含有悠闲生活之味;不仅是自然之芬芳,更有人文之清香。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根据学生朗读的重音整个村子引导想象:有哪些事物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先从文中找出母亲、我、老爷爷老婆婆、邻居、大人,又发挥想象说蜜蜂蝴蝶、小草野花、院子小路、风儿云儿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就把这些替换整个村子放进句中朗读,反复吟咏,顿时感受到一种宁静淳朴的乡村风情,恰似展开了一幅南方乡村田园风光水墨画,令人流连、神往。本课一处亮点就是深挖了那个浸字:在诱发学生想象,

6、说出闻字后,就引领学生比较、感悟:这里为何不用闻而用浸字?你体会到闻和浸有何不同?有前面的感情诵读、想象感悟作基础,学生的发言真是精彩纷呈:闻是淡淡的,须自觉地动作才能闻到花香,浸是浓浓的,无须用力自然就在花香里了;闻只是鼻子起作用,主要是嗅觉得到享受,而浸是全身心地融入;闻的范围小,只是一丝一缕的,只有人闻到,浸的范围大,村子里所有事物都浸润其中了;闻的时间短,飘过就消失了,浸的时间长,可以长久地感受芬芳;经老师启发,学生悟到浸还有沉浸、陶醉的意味,还与课题中的雨字想关联这一环节的处理,既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7、,体会语言的精妙,又让他们加深对文本内涵的自主挖掘,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意趣情怀。这是透过文字深入到情感意义的内在把握。再回应刚才的闻:除了闻之外,人们还可能做些什么?(配乐《思乡曲》响起)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绪,走进她的家乡,看看整个村子是怎样地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了!选择某一人或事物,发挥想象,把不同人物在桂花香里的所做所思所感写下来。这一环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在想象写话中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感受到民风淳朴,感受到邻里情深,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执着的热爱,对已逝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又不忘在情感熏染、人文浸润的同时进行个体语言的

8、运用,让学生在感悟熏陶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来倾诉所思所感,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感悟,内化思想情感。像这样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文章,自然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绝好材料,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但如果仅仅让孩子在课堂上经历情感的体验,满足于思想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