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5341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创建黄河文化特色学校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建黄河文化特色学校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再次欢迎大家来到XX镇中心小学指导工作。 按照议程安排,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开展创建特色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学校特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我们学校申报的特色创建项目是“黄河文化”特色学校。 一.选题依据 我们把“黄河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黄河是中华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
2、学习、研究、探索; 2、研究价值。研究黄河文化的价值,主要反映在3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这主要表现在她既有利于对外的介绍,又有利于对内的传扬两个方面。因为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既丰富多采,又较完整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也保存较好;二是,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在于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胜,同时,她还是民族苦难史的深刻教材;三是,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这主要表现在流域人民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上。 3、地理优势。我校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校,地处黄河岸边,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作为生活在黄河边
3、的一员,如果对灿烂的黄河文明知之甚少,对她的认识模糊不清,那就有愧于“母亲河”。 4、人文环境。“仁者入山,智者入水”。我们XX镇是黄河边的一颗明珠,人杰地灵,老县城驻地,百年历史,为黄河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课改要求。本着“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创造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原则,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有代表性的特色校本课程。 此外,万里多娇江山的景色美与万年史诗的人文美的交辉、民族多采生活与中华统一文化的交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辉,他们之间彼此辉映,展示
4、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之,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条件,既蕴育了她较发达的经济,也蕴育了她较发达的文化,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创建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陶冶学生; 2、浏览黄河的万里风光,认识黄河深厚文化底蕴,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丰富学生; 3、研究与开发本地资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感染学生; 4、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学生; 5、培养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 本着“循序渐进”和“有益、有趣”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目标序列,分学段设计,力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学段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段 xx年级(经典诗文):黄河诗歌、谚语,故事,传说,成语等等 通过学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黄河文化的灿烂,感知黄河文明。 第二学段 三四年级(认识黄河):黄河地理知识,历史沿革(远古黄河、天堑黄河、水利黄河) ,随着学生的社会性心理水平、认识能力
6、的提高,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中获得丰富知识;增强对自然热爱。 第三学段 五年级(保护母亲河):可爱家乡、风土人情,保护黄河环境。 通过对家乡的情感体验,收集整理有关家乡的信息,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情况 1、成立创建特色领导小组。 2、创设环境。围绕“黄河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展现黄河微缩景观、黄河文化长廊、黄河文化壁等设施,加强舆论宣传,从专题的角度,渲染黄河文化,创设良好氛围,为特色建设提供基础。 3、开发校本课程。紧扣“黄河文化”这一主题,编撰《黄河之水天
7、上来》校本教材。 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上、中、下两册)。教材将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核心目标,体现目标、内容、形式上的综合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4.努力挖掘地方资源。老齐河有着灿烂的古老文明,从古到今涌现出一大批能人贤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就;在这块热土上,有着特有的地域文化、名人雅仕,如此等等。我们要去探寻、挖掘、整理,真正体现学校本地特色。 5、实施校本课程。 我们开设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教材的校本课程,一——五年级每周在地方
8、课程中设一课时。以各学段分目标为抓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通过进行教学实验,论证、检验这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研究教材对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