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

ID:3524921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1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1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2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3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下一次经济危机的预测  每次我和洋人谈政治制度,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中央银行为什么不受政府控制?“在经济已经出现过热,金融产品泡沫膨胀的时候,美联储的利率还是压得几乎没有利息——格力斯潘自己举起个牌子说,”各大银行快来抢纳税人的钱吧!“一个号称自己是民主的国家,号称一切都能受议会控制的国家,连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都不能通过政府的调控干预,来实现稳定。  InsideJob是一部非常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电影,他没有像michaelMoore一样把美国的大门用美国文化关起来,而是放眼全球经济,冰岛,中国,新加坡——全球金融系统食物链上的各

2、个团体,同情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冰岛整个国家,还有中国民工队伍)的同时,毫不留情的揭批华尔街中饱私囊的奸商,另外,在华盛顿和哈佛那些为华尔街瞠目的走狗,也没有逃过影片作者的批评。    看完电影以后,我才明白我一只以来的问题有多幼稚。从里根政府以来,美国的政府根本和华尔街是一家人,如同美国政府和大医药,大能源,大食品公司是一家人一样。    美国政府从财政部到美联储,收了人家钱财,放手让华尔街不断做大做空,凭借无数”金融工程师“制作出”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CDO,InsuranceSwap,然后一小部分人坐收泡沫顶端的那几亿红利。  与此同

3、时三千亿的财富在金融危机中消失了,全球五千万人没有了工作。这里欠下的账单,却由全球的纳税人来承担。请全球人民记住——美国的银行是烂账不还的公司,美国的政府一个支持烂账的政府。    影片非常详细的分析了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有预谋的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政策松动,把应有的规章制度一点点完全去除;美国政府人头变换,但是经济面孔永远是”华尔街“。  但是拍摄影片的最终目的是警告当前形势的危机:    ——因为几大金融巨头的并购和收购,华尔街当前的巨头更精简,更强大了;  ——obama政府依然在这些银行巨头的掌控之下(美国的财长一直是规章制度的反对者

4、)  ——一波波华尔街的赞助继续收买美国的经济学界和学术界,出文章支持华尔街的小算盘。    喜欢”阴谋理论“的人,一定会说,我早想到了,美国一直以来都是这些精英在奴役人民。如果这个真的成为美国人民的共识,那么马克思预言的暴力革命可能真的会在美国发生。  很遗憾,大多数在民主制度,民主洗脑下成站起来的西方人都相信议会,法院和政府选举。所以为什么这部片子,比10部"时代精神"都更有实际意义。   如果有人想知道下一次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那么请关注IMF首席经济学家,  ——RaghuramG.Rajan    他在2005年的报告中就已经看到了经

5、济危机的爆发。  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    片子看过半年以后,我对自由经济制度的讨论兴趣有增无减。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无论是集权国家的封锁,还是民主国家的商业洗脑,选择愚昧的人总比选择求知的人多。  比如:  2011-03-0503:01:52phoenie    姑且不论影片的内容是否真实,光凭楼主看什么信什么这点就让我对你的未来感到担忧。。    选择愚昧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热情的相信“不可知”的永恒存在。别人无论什么观点,你就否定,因为尽管你不知道真理,也可以随意否定别人对真理的追求。  从媒体

6、上灌输给你的信息其实有三种——政治评判的宣传,信息娱乐交易,商业推广。要想找到真理还真挺难。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为了票房活着,那就是信息娱乐交易。一手出钱买票,一手给你两个小时电影看。看得不满意,不够娱乐,或者没有真理,买票的人一旦没有收益,就用SNS警告其他人不要去看,造成电影的经济损失。  一旦电影里面有像《变形记刚》GM车的宣传,电影会从GM里收商业推广的钱。电视剧虽然是纯娱乐,但是电视剧制作的费用是由插播广告的收益人那里支付的。所以还是商业推广的信息。大多数美国电视都是这样。他们不在乎你的看片感受和收益与否,国内电视剧就是典型。  有

7、个特例:除了BBC,ZDF,ARTE这些欧洲的公共频道——由公民出钱订,另一部分钱来自国家的税款。国家税款当然代表政治评判的立场,所以美国人说bbc这种地方是政府洗脑,也似乎有些道理。    但是,如果政府是民选的,代表人民意志,那么BBC这些台也就是一种纯粹的人民出钱,电视台给你信息和娱乐的简单交易——没有大金融,大食品,大药品企业赞助的广告和含蓄的商业推广信息。  很遗憾,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渠道没有商业推广信息,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获得真知,肯定是靠阅读帮忙。  看什么呢?《经济学人》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学术界”口碑蛮好,但是里面的东西怎么

8、样呢?  2011年1月22日起名为《少数人》的一篇关于“全球上层人士”的特别报道讨论了世界1%的上层人口掌握着世界43%的财产、10%的上层人口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