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37254
大小:30.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2
《豆瓣阅读产品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豆瓣阅读产品定位:“高品质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多种平台。”——豆瓣阅读weibo“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2012年推出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动设备……豆瓣阅读的现有内容涵盖了小说、历史、科技、艺术与设计、生活等多种门类,定位为是短篇作品和图书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百度百科“你想读的《技术元素》已经在豆瓣阅读上架了,查看收藏记录”——豆瓣阅读通知 分析可以看出,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推出的服务,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为了更全面、更进一步的满足原豆瓣读书用户的需求。豆瓣读书的读者用户是热爱读书的人,尤其又以豆瓣的文
2、艺、小清新风格的喜好者居多。他们不仅仅热衷读书,还愿意积极对书本进行评分和评价、摘录书籍笔记、写下观后感、与社区里的人交流。总结来说,豆瓣读书提供读者用户买书之前选书、读书之后评价书的入口。另一部分“隐藏”的用户是作者/译者/出版商,他们劳动成果以“书”的形式展现在豆瓣读书社区,读者可能通过豆瓣读书社区看了书评后选书购买实体图书,也可能在阅读完实体图书后上豆瓣写书评。所以“作者/译者/出版商”是豆瓣读书的中间环节,直接受到其影响。电子书的兴起,让完成选书、买书、读书、评价书的整个体验全部IT化成为可能,可以使上述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形成很好的闭环。相信豆瓣阅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3、应运而生的。豆瓣读书已经满足了选书和评书需求,而豆瓣阅读弥补了买书和读书需求,使得读者用户可以通过豆瓣读书+豆瓣阅读达到选、买、读、评一站完成,形成闭环。同时,豆瓣阅读也使得曾经“隐藏”的用户成为真正的用户,使发布者用户即作者/译者/出版商的作品发布需求得以满足。至此,豆瓣阅读+豆瓣读书共同打造了高品质阅读作品的平台甚至生态系统,为有高品质阅读诉求的需求方及其供给方提供服务。 结论1. 豆瓣阅读的目标用户是:1)读者用户:一般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作品品质要求较高,接受电子书,尤其以豆瓣的文艺、小清新风格的喜好者居多。2)发布者用户:希望在这个平台发布作品、
4、获得收益的读者/译者/出版商。2. 豆瓣阅读的产品定位是:提供高品质、多平台的数字阅读服务的综合平台,更好的满足读者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也为发布者用户提供自出版渠道。所以豆瓣阅读涵盖各终端阅读器+投稿-审核-发布-分成系统+作品商店+交流社区等产品,而其中的媒介就是供阅读的“作品”或电子书。 二,豆瓣阅读APP使用场景接上文分析,豆瓣阅读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终端阅读器。豆瓣阅读首先于2012年1月19日推出支持web、ipad和kindle端的阅读器,之后支持了Android平台,至2012年年底也已支持iPhone。终端阅读器服务的是豆瓣阅读的读者用户,而不同终端则在不同
5、的使用场景中发挥作用。在各个终端中,移动端APP产品(android、iphone、ipad、kindle)与Web端使用场景不同,使用移动产品的用户主要是在碎片化时间使用产品的。所以APP产品的使用场景是:在碎片化时间(通勤、工作间隙等),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 三,产品功能分析:下面以Android1.2.0的阅读器为例进行产品功能分析。核心功能:- 离线查看个人阅读列表- 离线阅读某作品- 从作品商店在线浏览和选购免费/付费/试读作品非核心功能:- 在线同步各平台阅读进度- 通过支付系统在线付费- 在线通过读者沙龙写评价- 阅读中可以分享当前页+自己的评论至豆瓣、微
6、博- 离线查看作品基本信息,如作品封面、介绍等- 离线查看作品目录,并通过目录快速定位至相关章节- 简单的阅读支持功能,如字体、光亮的调节,进度的快速调整总体来说,Android1.2.0豆瓣阅读APP作为移动终端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已经可以满足,可以支持用户选书、读书的环节,并且对于大部分用户的“把书下载到本地来读”的习惯可以通过离线阅读满足。但是,作为一款好用的阅读器,豆瓣阅读APP目前的功能稍显单薄,还需要在功能上有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对下面功能的支持:- 个人阅读列表的管理,如分类、排序- 进一步的阅读支持,如复制、高亮、笔记、文字段的分享- 支持作品连载- 在阅读作品页
7、面显示手机电池、时间等信息这样的功能,可以让读者用户更好的管理自己“拥有”的图书/作品资源(就像整理书架一样),也能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划线、做笔记(就像读实体书时一样;也有助于后续高质量读书笔记的产出) 另外,也可考虑如下拓展,但还需要仔细评估是否符合豆瓣风格:- 个人阅读“成就”展示- 支持读者制定阅读计划并予以监督- 作者对读者的宣传推送、“优惠券”推送- 豆瓣阅读产品与豆瓣笔记产品的打通- 数字阅读作品与实体书购买渠道的打通- 线上读者沙龙与线下活动的打通 四,产品体验分析:下面将从“功能/资源可用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