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

ID:35231493

大小:2.9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3-22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1页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2页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3页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4页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鲜项目环评报告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法人代表李川联系人李川通讯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7号联系电话13905776308传真/邮政编码325000建设地点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7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代码67餐饮业总建筑面积(平方米)890.37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评价经费(万元)1.0预期投产日期2009年4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名称是前身“温州海鲜楼饭店”更名过来的

2、一家老国有企业。该店房屋于1978年落成,楼层一共7层,该店处于1-2层,所占建筑面积为1122平方米。该企业为独立法人单位,现有在册职工32人,退休职工30人。其行政隶属关系是:温州市国资委管辖的商业资产管理公司下属中亚集团公司的子企业,即望金湾海鲜楼。该项目由于目前房屋陈旧,随着温州餐饮场所档次不断提升,现在已经不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求,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本项目拟在原址修缮并进行提升改造。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受业主单位——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委托,在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内容及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编写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

3、建设规模:本项目设置大厅餐桌19张,包厢餐桌19张。设计一次可容纳人数约为400人,每日最大可供应就餐人数为600人。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31联系电话:0577-88980656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3、公用工程(1)给水、排水项目用水水源取自市政供水管网。采用消防与生活共同管道。顶楼设置一个消防水池。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室内排水管道设伸顶通气管道。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和其他污水汇总,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屋面雨水采用外排系统,区域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系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三级纳管标准进入市政管网,

4、统一收集后通往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瓯江。(2)供电:本工程供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供配电设计,项目用电接自市政电网。由于用电有可靠来源保障,故本项目不设置发电机。(3)燃气目前以石油液化气为气源,远期可考虑采用液化天然气等集中供气方式,由市政统一安排。(4)停车本项目无专用停车场,前来就餐人员车辆等就近在外指定停车地点临时停放。(5)空调本项目采用不设计中央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制冷机放置在室外基本不对他人和环境造成影响的位置。4、建设项目概况(1)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00

5、万元,建设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2)四至关系及劳动定员本项目东面是水门头住户,南面是朔门街及朔门街住户,西面是附近住户群,北面比邻望江东路,隔望江东路是瓯江。本项目四至关系示意图及附近敏感点照片见下图。本项目建成后,拟安排劳动定员50人。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31联系电话:0577-88980656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5、建设项目四至关系示意图瓯江望江东路本项目水门头区住宅西面住户群朔门街朔门区住宅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31联系电话:0577-88980656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烟道排放口位置位于7层楼顶以上位置,根

6、据本项目烟道口位置及高度,本项目周边1Km范围内,高于烟道排放口高度的建筑物有东面海悦名邸酒店(与本项目楼顶烟道排放口空间距离78米)、西南面的温州市人民第二医院(与本项目楼顶烟道排放口空间距离≥400米)、西面的香港大厦(与本项目楼顶烟道排放口空间距离370米)。根据《温州市区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细则》,温环发〔2005〕66号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油烟排放口设置于所在建筑物顶部。排放口位置如果低于周边居民住宅楼、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物,其排放口与周边建筑物距离不得小于30米”。本项目烟道口的设置位置及高度能够满足规定。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31联系电话:0577-8898

7、0656鹿城区鼓楼望金湾海鲜楼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3.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