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07606
大小:102.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1
《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国市场调研在线中国市场调研在线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
2、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中国市场调研在线cninfo360.com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中国市场调研在线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547890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 电子版8000元 纸质+电子版8200元优惠价:¥7500元
3、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线阅读:http://www.cninfo360.com/yjbg/hghy/qt/20170322/547890.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1~4:1),因为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 正极材料形态多样,未来或以三元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对于动力锂电池技术路径的探讨更多集中于
4、正极材料,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磷酸铁锂、三元(包括镍钴锰NCM、镍钴铝NCA)及锰酸锂为当前的主要技术路线;总的来说,各类型正极材料各有优劣势;大致来看,磷酸铁锂原材料丰富、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但能量密度较低,三元电池性能相对更为平衡且能量密度高但存在安全性问题,而锰酸锂材料成本低、安全性好、倍率性能高但寿命低、不耐高温且密度低;总的来说,各种正极材料性能各有优劣势,各自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各类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5、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目前主要电池生产国日、韩及中国各家企业技术路径有所不同,大致来看,日韩企业多采用锰酸锂及三元电池技术,而磷酸铁锂技术在国内应用更为广泛;短期来看,锂电池的技术选择及运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倾斜,包括具体补贴政策等,由于国内暂停将三元锂电池客车加入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录,主要是国家考虑到国内三元锂电池技术发展、工业水平及质量把控有待提高,由此在我国新能源客车领域中磷酸铁锂应用更为广泛。 主要锂电池企业采用正极材料对比 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
6、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对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轨迹对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最后阐明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锂电
7、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是相关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正文目录]网上阅读:http://www.cninfo360.com/第12页/共12页中国市场调研在线2017-2023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第1章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综述 1.1锂电池行业概述 1.1.1锂电池定义简述 1.1.2锂电池主要分类 1.1.3锂电池结构及原理 1
8、.1.4锂电池优缺点分析 1.1.5锂电池成本构成 1.2锂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1.2.1锂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1.2.2锂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 1.3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3.1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管理体制 (2)行业相关标准 (3)行业相关政策 (4)行业发展规划 1.3.2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