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

ID:35192489

大小:2.27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3-21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_第1页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_第2页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_第3页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_第4页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型圣主2:12国际图书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硕士研究生:坌堑窒导师姓名:瞳态墓副塾撞申请学位级别:王堂亟±学科、专业:结捡王猩所在单位:±本王猩堂随答辩日期:2Q]Q生鱼旦.学位授予单位:壹岛理王太堂Candidate:Super“so-r:ISOLATORGongYanwenAssoc.Prof.SuiJieyi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ngineeringSpecial哆:DateoforalExamina

2、tion:UniVersi够:StmcmralEngineeringJune2010QingdaoTeclmologicalUmVers岫硕士学位论文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学位论文答辩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兰遴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I·act⋯⋯⋯⋯⋯⋯⋯⋯⋯⋯⋯⋯⋯⋯⋯⋯⋯⋯⋯⋯.Ⅱ第1章绪论⋯⋯⋯⋯⋯⋯⋯⋯⋯⋯⋯⋯⋯⋯⋯⋯⋯⋯⋯11.1引言⋯⋯⋯⋯⋯⋯⋯⋯⋯⋯⋯⋯⋯⋯⋯⋯⋯⋯⋯.11.2隔震技术的原理及优越

3、性⋯⋯⋯⋯⋯⋯⋯⋯⋯⋯⋯⋯⋯.21.3隔震的方法⋯⋯⋯⋯⋯⋯⋯⋯⋯⋯⋯⋯⋯⋯⋯⋯⋯.31.4基础隔震的分类及各自特点⋯⋯⋯⋯⋯⋯⋯⋯⋯⋯⋯⋯..41.5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应用⋯⋯⋯⋯⋯⋯⋯⋯⋯⋯⋯⋯⋯⋯51.6基础隔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71.6.1隔震层位移过大的问题⋯⋯⋯⋯⋯⋯⋯⋯⋯⋯⋯⋯71.6.2竖向隔震的问题⋯⋯⋯⋯⋯⋯⋯⋯⋯⋯⋯⋯⋯⋯71.7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8第2章SMA一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102.1隔震结构

4、的基本特性⋯⋯⋯⋯⋯⋯⋯⋯⋯⋯⋯⋯⋯⋯.102.2滚动隔震装置的模型⋯⋯⋯⋯⋯⋯⋯⋯⋯⋯⋯⋯⋯⋯.112.2.1滚球加弹簧复位装置模型⋯⋯⋯⋯⋯⋯⋯⋯⋯⋯⋯112.2.2滚球带凹形复位板隔震装置模型⋯⋯⋯⋯⋯⋯⋯⋯⋯122.3形状记忆合金材料⋯⋯⋯⋯⋯⋯⋯⋯⋯⋯⋯⋯⋯⋯⋯162.3.1SMA介绍⋯⋯⋯⋯⋯⋯⋯⋯⋯⋯⋯⋯⋯⋯⋯.162.3.2带有塑性理论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182.4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研制⋯⋯⋯⋯⋯⋯⋯⋯⋯⋯⋯⋯⋯192.5SMA拉索受力分析及新型隔震装置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5、⋯⋯⋯⋯..202.6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优点⋯⋯⋯⋯⋯⋯⋯⋯⋯⋯⋯⋯⋯222.7本章小结⋯⋯⋯⋯⋯⋯⋯⋯⋯⋯⋯⋯⋯⋯⋯⋯⋯..22第3章SMA一滚球隔震装置的动态特性及优化分析⋯⋯⋯⋯⋯⋯⋯⋯243.1数值积分方法与MATL墟求解函数ode45的介绍⋯⋯⋯⋯⋯⋯243.1.1龙格一库塔方法⋯⋯⋯⋯⋯⋯⋯⋯⋯⋯⋯⋯⋯⋯243.1.2ode45函数⋯⋯⋯⋯⋯⋯⋯⋯⋯⋯⋯⋯⋯⋯⋯253.2隔震装置的动态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253.2.1地面谐运动下的动态特性分析⋯⋯⋯⋯⋯⋯⋯..⋯⋯25青岛

6、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2.2地震响应特性分析⋯⋯⋯⋯⋯⋯⋯⋯⋯⋯⋯⋯⋯273.3SMA一滚球带凹形复位板隔震装置的优化⋯⋯⋯⋯⋯⋯⋯⋯.303.3.1参数的选定⋯⋯⋯⋯⋯⋯⋯⋯⋯⋯⋯⋯⋯⋯⋯303.3.2凹形复位板的半径R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303.3.3摩擦系数加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313.4本章小结⋯⋯⋯⋯⋯⋯⋯⋯⋯⋯⋯⋯⋯⋯⋯⋯⋯..32第4章SMA一滚球隔震支座的动力时程分析⋯⋯⋯⋯⋯⋯⋯⋯⋯⋯344.1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

7、344.1.1动力分析模型⋯⋯⋯⋯⋯⋯⋯⋯⋯⋯⋯⋯⋯⋯.344.1.2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344.2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354.2.1多质点隔震计算模型⋯⋯⋯⋯⋯⋯⋯⋯⋯⋯⋯⋯.354.2.2隔震结构动力分析⋯⋯⋯⋯⋯⋯⋯⋯⋯⋯⋯⋯⋯364.2.3系统刚度矩阵⋯⋯⋯⋯⋯⋯⋯⋯⋯⋯⋯⋯⋯⋯.364.2.4系统质量矩阵⋯⋯⋯⋯⋯⋯⋯⋯⋯⋯⋯⋯⋯⋯.374.2.5阻尼矩阵⋯⋯⋯⋯⋯⋯⋯⋯⋯⋯⋯⋯⋯⋯⋯..374.3振动方程的积分方法⋯⋯⋯⋯⋯⋯⋯⋯⋯⋯⋯

8、⋯⋯⋯.384.4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恢复力模型⋯⋯⋯⋯⋯⋯⋯⋯⋯⋯⋯404.4.1退化三线形模型⋯⋯⋯⋯⋯⋯⋯⋯⋯⋯⋯⋯⋯..404.4.2恢复力模型参数计算⋯⋯⋯⋯⋯⋯⋯⋯⋯⋯⋯⋯.414.5算例与分析⋯⋯⋯⋯⋯⋯⋯⋯⋯⋯⋯⋯⋯⋯⋯⋯⋯444.5.1隔震与未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位移、加速度反应比较⋯454.5.2隔震与未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比较.474.5.3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程序计算结果的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