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

ID:35177856

大小:2.8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3-20

上传者:U-24835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_第1页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_第2页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_第3页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_第4页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F061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14212M9密级:公开參古林大学硕古学位论文学术学位()中国环境库兹涅巧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rv:tofEnvironmentainaASudlKuznetsCueinChyTheMethodBasedonEcologicalFootprint作者姓名;孙疲专业;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指导教师:赵新宇教授培养单位:经济学院2016年6月.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于生态足迹的方法AStudy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inChina:TheMethod巳asedonEcologicalFootprint作者姓名;孙薬专业名称: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趁新宇教授学位类别:经济学硕±答辩日期:年^月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援枚,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化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否则,应承担侵枚的法律责任。吉林大学博±(或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所呈交学位论文,明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容外除文中已经法明引用的,本内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的法。明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曰期^1曰年月 摘要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中国经济经过为期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已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阶段,从“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换发展。众所周知,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依赖资源消耗而获得产量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专注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承受压力是不科学的,因此,如何找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如何谋求资源、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便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显得非常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理论,选取人均GDP为经济衡量指标,选取人均生态足迹为环境衡量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拟合估计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曲线关系,并根据拟合结果估计变量之间关系的“拐点”,分析中国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现状。本文共收集我国31个省际区域21年间的变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再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模型设置及相应的假设检验,从而确定估计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总体上,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分区域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与全国整体一致,“倒U型”曲线关系成立;但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而呈现“倒N型”关系。当然,这种曲线的拟合结果,也会受到所选取指标、数据及模型的限制。除各区域的曲线拟合结果不尽相同外,“拐点”也略有不同,且各区域所处的曲线位置和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随后,本文根据拟合估计结果,分别对我国及区域(东部、中部、西部)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分析了各研究主体的变量之间的曲线关系、拐点情况、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环境现状,并进行各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保和技 术创新,提高能耗效率等,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向转变,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平衡共赢发展。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生态足迹 AbstractAStudy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inChina:TheMethodBasedonEcologicalFootprintTheeconomicsinourcountryhasenteredintoa‘newstate’aftertherapiddevelopmentduringthepastthirtyyears.Theextensiveeconomypatternof‘highgrowthrate,highconsumingandhighpollution’isbeingtransferredintointensiveeconomypattern.Itiswellknowourcountryhashighamountofthetotalresourcesandlowratiooftheper-capita,thusitisunsustainabletoincreasetheproductionbyresourcesconsumingandunscientifictofocusoneconomicdevelopmentwithoutconsideringtheenvironmentalendurance.Balancingtheenvironmentalresourceswitheconomicdevelopmentandprovidingmutualdevelopmentofresources,environmentwitheconomicshavebecomethecommonfocusofattentionaroundtheworld.Undersuchcircumstances,investiga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economicdevelopmenthassignificantpracticalmeaning.Thepresentworkisbasedonthetheory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hypothesis.SelectingrealGrossDomesticProduc(GDP)percapitaaseconomicmetrics,ecologicalfootprintpercapitaasenvironmentalmetrics,andemployingthebasicmethodinEconometricstofitthecurvethatcanestim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actualeconomicconditions,the‘inflection’pointbetweenvariablesisestimatedbasedonthefittedcurvetoinvestigatetheactualconditionof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economicstate.Thispapercollectsvariabledatafrom31provincesinourcountrywithinaperiodof21yearsstartingfrom1992to2012.Co-integrationtestisperformedonthedatabetweenunitrootandvariablestodeterminewhetherlongtermco-integrationisexistedbetweenvariables;thesettingupofmodelsandcorrespondinghypothesistestingarebasedonthetestingresultssuchthatestimatedresultsareascertained. 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reisan‘invertedUtype’curv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economicdevelopmentinourcountryonthewhole.Whendoingempiricalresearchregionally,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economicdevelopmentofeasternpartaccordswiththatoftheoverallconditionofourcountry,inthatthe‘invertedUtype’exists.Forwesternpartofourcountry,‘invertedNtype’relationshipisfoundinsteadof‘invertedUtype’.Obviously,theresultsofsuchcurvefittingcanbeinfluencedbythelimitationsofchosenmetrics,dataandmodel.Apartfromtheresultsofcurvefitting,the‘inflection’points,locationsanddevelopmentstagesofdifferentregionsaredifferent.Insummary,thispapermainlyinvestigatesthecurverelationships,inflectionpoints,actual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resourcesconditionsinourcountry,bothregionally(eastern,centralandwesternparts)andonthewhole,basedontheresultsofestimatedfitting.Commentsondevelopmentpoliciesinourcountryareproposedaccordingtotheresultsofempiricalanalysis.Thosecommentsinclude:reconstructionofindustry,innovationinenvironmentandtechnologyandenergyefficiencyimprovingetc.,sothattheeconomicsinourcountrycanbetransferredinto‘Lowconsumptionandlowpollution’type,theleve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icscanbeimproved,andthemutualdevelopmentbetweenresources,environmentandeconomicscanbefulfilled.Keywords: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EconomicDevelopment;EcologicalFootprint 目录第1章导论..........................................................................................11.1选题背景...................................................................................11.1.1现实背景..........................................................................11.1.2理论背景..........................................................................21.2论文的研究思路.......................................................................21.3论文主要创新之处...................................................................3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52.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52.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现状................................................52.2.1国外研究现状..................................................................52.2.2国内研究现状..................................................................72.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解释............................................82.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缺陷.......................................................9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113.1中国经济现状分析.................................................................113.2中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13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164.1指标、数据的选取.................................................................164.1.1指标的选取....................................................................164.1.2数据的选取....................................................................18I 4.2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检验..................................194.2.1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94.2.2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协整性检验.....................................224.3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整体分析..........................................224.4中国各区域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分析......................................254.4.1GDP总量的区域比较....................................................254.4.2人均GDP的区域比较...................................................264.4.3人均生态足迹的区域比较.............................................274.4.4各区域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27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29第6章结论和建议............................................................................346.1结论.........................................................................................346.2建议.........................................................................................346.2.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46.2.2加大环保投入................................................................356.2.3积极推行技术改革........................................................356.2.4积极推行创新驱动........................................................356.2.5树立“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意识.............................36参考文献...............................................................................................37作者简介...............................................................................................41致谢...............................................................................................42II 第1章导论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1.1.1现实背景经济的发展不开自然资源的消耗,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如果人类一味以经济增长为发展直接目标,忽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将会引发人类与资源环境的直接矛盾,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截止2005年,我国经济均以年均超过百分之九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取得这种举世瞩目的成绩之余,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资源的过度消耗及污染物的无节制排放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依靠资源环境的消耗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已不再适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寻求经济的可持续稳发展已成为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转入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将发生巨大改变,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与过去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告别,也意味着我国将与传统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告别。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经济新常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9大特征,里面提到“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1 第1章导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研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符合我国政府的长远战略选择,更符合人类的长远发展诉求,具有现实意义。1.1.2理论背景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足迹模型。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是关于收入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也称“倒U曲线”。后经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状况也呈这种“倒U”关系,即: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会随本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长;当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污染程度会随本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环境状况也会随之而改善。该曲线即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生态足迹,是用来定量表示在一定的单位内,需要耗费多少资源来养活人口和吸纳该单位内人口衍生的废物,并将其折算成所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高,就代表人类对资源的耗费越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大。生态足迹模型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比较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承载力(供给),可定量判断出该地区或该国家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安全范围内,以便人类对其生存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首先,人类所消费的资源及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明确数量;第二,可将人类消耗的资源及产生的废弃物折算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具有累加性。具体的折算方式及指标选取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本文选择人均生态足迹作为环境资源的具体衡量指标,进行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探求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曲线关系,找寻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拐点,以期为我国经济体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2论文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计量分析、创建模型为[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威廉·里斯(WilliamE.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2 第1章导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首先,对选定的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性检验,以确定本文所选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其次,再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模型选择和曲线拟合;最后,依据估计结果简要分析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关系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由导论、主体(共5章)构成。具体为: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论文研究思路以及主要创新之处。第二章: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说、研究现状、经济学解释及其合理性、缺陷分析等。第三章:本章主要分析我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现状,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成效等内容。第四章:本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具体的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部分。首先介绍各经济指标、资源指标的选取,又介绍了相关数据来源。本文将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先对中国整体进行建模估计,再将其具体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建立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曲线的形态和拐点等。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模型估计结果,针对中国整体及各区域(东部、中部、西部)进行实证的对比分析和现状分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3论文主要创新之处首先,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选取了生态足迹这一资源指标,该指标将综合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量,并将其统一折算为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进行统一度量。相比于其他单一指标,该指标更能综合地反应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使用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本文将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面板数据兼顾时间和截面两个维度,大大增加了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和自由度。第三,本文依然沿用Grossman和Krueger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该方法在国内外无数实证研究方法中经受了考验。然后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以避3 第1章导论免伪回归;之后进行面板协整检验,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再确定该模型的变量,以此保证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稳定性。本文首先对中国整体进行模型估计,接下来采取类似的方式分别对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模型估计,即先分析整体,再分析局部,最后完成整体与局部和各局部之间的对比分析,更深刻细致地揭示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4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2.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是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1955年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学说,用于衡量人均收入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及随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这种分配程度的变化趋势。1991年北美进行自由贸易谈判,诸多专家学者质疑这种自由贸易会对美国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就此首次对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水平会先随经济水平的增长而下降,再随经济水平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二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随后,世界银行于1992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再次强调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环境与经济关系”学说的关注度。Panayotou首次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倒U型”关系定义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发展关系。2.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现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环境资源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常,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会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以下是对国内外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梳理。2.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EKC曲线的实证研究时间较长内容较为丰富,选取的环境指标多样化,但针对不同指标的EKC曲线的存在性及显著性也有较大差异。Krueger和Grossman(1991)、Shafik和Bandyopad(1992)及Selden和Song(1994)都对大气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Krueger和Grossman选取了14个污染研究对象,发现13个有典型EKC转折点,另外一个大气污染悬浮颗粒与人均GDP成单调下降趋势。而Shafik和Bandyopad则选取5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了二氧化硫和城市烟雾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二氧化硫和城市烟雾与人均GDP之间依然呈现“倒U”关系。Selden和Song(1994)则研究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SPMT等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指标与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关系,但转折点存在较大差别。Panayotou(1995)研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他选用41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拟合,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倒U关系,转折点位于人均GDP823美元。Hilton和Levinson(1998)通过对48个国家20年的汽车尾气中的铅排放量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铅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呈倒U关系。汽油中的含铅量即污染强度和汽油的消费量即污染活动独立地影响汽车尾气中的铅排放量。而曲线的下降临界点取决于污染强度即汽油中的含铅量。因此,他们认为,应通过减少污染强度而不是限制污染活动来改善环境质量。Friedl和Getzner(2003)通过选取1960-1999年间奥地利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通过对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发现对数据拟合度最佳的是三次方型而非倒U型曲线。Cropper与Griffith(1997),McConnel(1998),Rothman(1998),Suri和Chapman(1998),Schmalensee(2001),Galeotti和Lanze(2005)等人也对人均收入和不同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均呈现倒U型关系。以上是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相关研究。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选取环境衡量指标的不同,实证表明两变量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例如,Kaufmann(1998)指出二氧化硫与人均收入之间呈正U型关系;再如Shafik的文章中也指出,城市卫生状况和安全饮用水质量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改善的,森林遭受破坏程度与人均收入没有相关关系,而硫的排放状况则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不断恶化。Meyer(2002)则在文章中指出森林遭受破坏程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呈正U型关系。综上,国外对于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大多是首先验证倒U型曲线是否存在,大部分学者得出的结论是EKC曲线存在,但也有部分否定了这一观点;其次,国外实证研究选取的环境质量指标已经非常广泛,涵盖了大气、水质、森林体系等6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诸多方面。2.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且对于EKC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从时间序列回归、横截面回归到现今的面板数据回归,选取的研究指标越来越广泛,建立的模型越来越完善,所选择的估计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张晓(1999)根据我国的数据建立了二次函数的计量模型,研究了各污染物污染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倒U型曲线。陆虹(2000)研究了人均CO2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他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扩展了样本,解决了样本不足的问题,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最终指出人均CO2排放和人均GDP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杨凯(2003)研究了上海地区城市废弃物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EKC,且2000年前后上海的实际GDP已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峰值转折点;肖彦,王金叶(2006)等人则选取广西省的工业“三废”作为研究指标,但未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倒U”关系;肖蓉蓉(2007)研究了广西工业“三废”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发现曲线结果并不唯一。其废水、废气与人均GDP之间呈现“N型”关系,而废气固体则与人均GDP间呈现“倒N型”关系。苏伟、刘景双等(2007)研究了吉林省的“三废”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两变量之间不是简单的“倒U”关系。王勇、王宁(2007)对大庆市工业粉尘排放量和人均年生活垃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总体呈上升趋势。王伟(2008)对1986-2006年陕西省的环境与生态综合指标和人均GDP进行曲线拟合,实证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呈现“N型”关系。宋涛、郑挺国等(2008)选取我国29个省市在1985-2005年间的工业“三废”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废气与固体废物与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形状,而废水与人均GDP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国内各专家学者的著作研究发现:(1)大多数环境及资源指标与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小部分也出现不规则情况。且相同指标不同区域间对应的拐点差距也比较大。(2)指标为排放量的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指标为浓度的拐点。(3)水体环境指标的拐点普遍比大气环境指标出现的早,7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说明改善水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4)大多数研究在进行分析时,会考虑多种其他因素,包括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差异。2.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关于为何会呈现此种“倒U型”关系,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经济学解释:首先,经济发展与结构、技术、规模间的固有关系。第一,细数人类的发展历程,均是由农业向重工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生转变,即第一、二、三产业依次向前迈进,而能源消耗也从重工业的“高污染、高消耗”向第三产业“低污染、低消耗”过渡转型,从而使环境状况由开始的恶化逐渐开始改善。这种经济产业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伴随人类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技术的投入也会逐渐增加。这种投入,包含资金的投入、精力的投入、智力的投入等等,诸多的投入推进了生产技术和环保处理技术的革新,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时处理生产废物,种种努力综合起来都会改善环境状况。第三,经济发展意味着产出增加,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加就意味着资源投入量增多,污染物排放量增大。根据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经济发展初期,第三方面的影响超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累计叠加,此时资源环境水平处于下降阶段;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影响叠加会超越第一方面的单独作用,宏观上呈现的就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资源环境状况会逐渐开始改善[2]。其次,环保投资的增加。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刚开始起步,而资源环境状况还处于较原始状态,人们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资源和环境状况,无心也无力去加大环保的投资;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资源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后,形势会倒逼人类面对资源环境的恶化问题。故为了人类实现发展的可持续,人们开始加大环保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生活环境,早日实现“绿色发展”。最后,国民环保意识日趋增强。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处于资源丰富环境良好,[2]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种途径影响环境质量。8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但经济生活条件较差的状态,故人们的关注点普遍在如何让自己富裕起来,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如何让经济开始腾飞,很少有人会注意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酸雨、雾霾、土地沙化等灾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去行为的不当,政府开始建立健全环保法制,国民开始倡导环保关注环境。正是这种由上而下主观环保意识的增强,点滴改善着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综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政府的环保规制逐渐完善,社会对环保的投入逐渐加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技术水平日趋先进化,我国的环境资源状况也必然会逐渐改善。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作用,使资源环境状况随经济的发展水平先恶化再改善,总体呈现“倒U型”曲线趋势。2.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缺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状况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状况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改善。但我们需要注意和明确的是:是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状况就一定会有所改善?影响环境污染状况的就只有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变量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呈现的是一个特定主体的发展现象,而非必然规律,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会受各种贸易状况、发展政策的影响,诸多专家学者也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了以下几点缺陷:首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拟合结果受指标选取及数据选取的影响比较大。计量估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需要选取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经济指标一般都会选择人均GDP,该指标虽总体上可反应经济的发展状况,但也有其缺陷性和局限性。环境指标又可分为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两大类,两类指标所反应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但综合来看,选用的指标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单一指标排放量,不能全面而综合地反映环境资源状况,同时还有许多新生重要污染物被忽略。其次,针对于数据方面,会受选取的主体和选取的时期的限制,如所选取的时间段恰好囊括了研究主体经济的各个发展时期,那么其在估计拟合后所反应的结果就比较全面;若选取的时间段恰好仅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时期,可能环境指标变化就9 第2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理论基础比较单一。同时,也无法避免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缺失性。诸多方面,都会对实证结果造成影响。其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未考虑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污染状况会随之发生改善。但忽略了环境自身是具有承受极限的,在该极限以前,对环境的某些污染,环境自身是可调节和消化的,但超过这个极限后,环境污染过程便是不可逆和不可改善的,即不同种环境衡量指标的发展趋势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我们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大量资源的浪费,给人们造成了诸多困扰。一些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状况确实具有较强的可改善性,但还有诸多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损害,即超过一定的环境承受极限后,我们便对其再没有改善机会,如:生物的基因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退,类似于这些现象已不再是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最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未考虑能影响环境污染的其他变量。该理论只描述了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但未考虑一些如对外贸易、国家制度、国家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因素对资源环境状况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将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才能较准确全面的衡量两者的关系。综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具有固有缺陷。故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就是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而对资源环境状况的恶化现象无动于衷,将环境的改善单纯地寄希望于经济发展到“拐点”以后。应对该理论有正确的认识并善加利用,了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大体现象和趋势,并实施积极的政策改善资源环境状况。因此,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依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10 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3.1中国经济现状分析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震惊世界的速度高速增长着,200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后于2010年终于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经过多年的快速运转,中国经济这列世界瞩目的快车已进入减速整修的时段“新常态经济”。在多年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速背后,不仅仅是经济状况的高速发展,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经济模式的亟待转型。多年工业经济的发展,多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透支了我国很多资源,造成了诸多污染物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形式急需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型。其二,我国虽总体GDP较高,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还有待提高,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其三,我国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改善,应由第二产业带动的产业发展形式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带动的发展形式过渡,并改善第二产业内部的落后因素,引进高科技新技术,提高产业效率,降低能耗。其四,我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还有待提升。总之,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需要克服人口多、底子薄、创新能力弱、福利水平低、人均资源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以2007年为例,我国的GDP依然保持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长,但相对应的人均能源消耗也保持了百分之六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见这种高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速消耗为代价的暂时性增长。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节能减排之后,能源消耗有所降低,但依然有待改善。综上,我国已不能单纯地将总量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走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进入的‘新常态经济”所追求的是更高水平的发展,意味着与过去的高增长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告别。“新常态”不仅仅表明GDP增速将会下降几个百分点,也不是只有几年的调整期,而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总体来说,我11 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诸多指标均维持在合理区间。受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虽有下行的压力,但只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来应对,依然维持经济的良好发展。截止2015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7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增速约为7.8%,有所放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已达51.4%,比第二产[3]业高2.3%,全年第二产业占比已达到50.5%,成为第一大产业。在第三产业比重增大的同时,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在加快调整,优化升级。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有所增长,产业结构总体上向中高端水平前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如:新材料、新通讯、新能源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也颇有成效,新的投资点推动点不断涌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但一些重化工业、资源类产业增速大幅度下滑,比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幅度明显,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陷入困境。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包括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在内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非常抢眼。三大需求渐趋平衡,消费占经济增长的百分比达到66.4%,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方面:总体增长速度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房地产投资下降,制造业投资持续平稳。消费方面:保持稳定增长。通讯类商品、网上购物商品、旅游消费等方面高速增长,但化石能源如石油类消费大幅下降。出口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滑,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且差距显著。一些开放程度高、调整频率快、结构多元化、资源禀赋足、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相反,一些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落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的区域,其经济下滑幅度也较大,如辽宁、山西等地增速已低于3%。我国为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缓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程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制定了促进新疆、西藏等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就业形式总体稳定,[3]该数据来源于李克强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12 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高铁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铁路运营达到12.5万公里以上。资源环境状况也有所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成绩和问题并存。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经济一直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增长”。同时,中国经济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改革时期,新老产业和发展动力转换的接续关键期,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应“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面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经济发展的新辉煌”。3.2中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经济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消耗。但资源有其有限性,环境也有其承受阈值,让人类的经济发展一直依赖能源的大量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持久,且其所带来的污染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近年来,酸雨、雾霾、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诸多问题频发,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已刻不容缓。中国疆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3水平的28%,2014年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998.64m/人,且自2012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矿产能源如石油、铁矿石、铜等分别占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大多为贫矿,优质矿相对来说比较少。我国的磷、铜、铁、锰贫矿所占比例达到总量的[4]93%,65%,97%,94%。这种伴生矿杂质多,就会提高矿的加工提取费用。对于中国的优势资源,如:锡、铂、钨、锑、稀土等由于多年大量开采,有些也开始出现资源危机。另外,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多数资源分布在难以开采和利用的西部地区,其开采和利用成本很高。我国幅员辽阔,横跨诸多区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但不适合人类居住即环境较为恶劣的国土面积偏多,52%的国土面积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90%以上的[4]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3 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可利用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度以上盐碱化和沙化的草原面积已达50%。我国人员和土地分布极不均衡,大概4/5的人口生活在不足1/3表现为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土面积上;不足1/5的人口生活在2/3资源丰富但环境比较恶劣的国土面积上。就环境状况改善来说,我国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国的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1倍,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速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耗费资源获得的。世界污染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在中国。有大概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并不达标的空气,极大地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的报告,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令我国损失了近5.8%的生产总值。面临不容乐观的资源环境形式,我国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去平衡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首先,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包括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投资,城市燃气建设投资、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投资、城市排水建设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等,均在逐年上涨,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在2014年底已达9976510.87万元。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包括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项目,治理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投资逐年增加,尤其是治理废气投资增加幅度很大,可见我国政府对于废气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造成雾霾等现象非常重视,因此加大力度治理废气污染;而对于治理废水的投资自2007年以来便逐渐降低。2014年废水的排放总量为7161750.53万吨,处于逐年增长时期,且增长百分比也在逐年增加;石油类排放量有所减少,总氮排放量和总磷排放量依然在逐年增加。令人欣喜的是,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有所减少,但烟(粉)尘排放量在逐年增多,且相比于2013年,2014年增多的幅度较大。其次,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耗费效率。从2012至2015的能源消费总量上看:2015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43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6.9%,年均增幅为2.3%,比2005年至2012年的年均增幅低4.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放缓。从能源消费构成来看,煤炭消费比重明显降低,清洁能源比重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4.8%和5.6%,降幅逐年增加,累计降低13.5%,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为顺利完成“十二五”14 第3章中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节能减排规划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015年,除单位GDP能耗以外,单位GDP电耗比上年降低6.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8.4%,这三个指标均为2005年实行节能降耗约束性管理以来降幅最大的,节能降耗成效十分显著。并且能源回收利用水平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另外,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积极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环保投入,推行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倡导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综上所述,从资源总量上来说,我国的资源环境条件良好。但仔细分析,不仅存在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状况,在地理分布、开采利用、污染退化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发展的关键阶段,暂时依然无法摆脱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因此,就必须协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寻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平衡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就此我国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上提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措施,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依然是成果与问题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15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4.1指标、数据的选取4.1.1指标的选取进行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应选取科学合理的指标和真实可得的数据。评价指标应概念清晰、含义明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且能客观反映经济和环境的基本状况和本质特征。各指标应均能在实际生活中有具体的代表值,可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便于准确搜集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综合来看,选取的指标应具有以下原则,首先,应跨越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长度的时间序列;其次,应便于获取且具有代表性。一、经济指标的选取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都选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该指标也比较综合全面的反应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故本文也采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但选择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也有其明显的缺陷:它只能单一的衡量数量上的增加还是减少,无法说明该数量上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即不能说明该增长是内涵式增长还是外延式增长,同时也弱化了收入和环境之间变化的关系,故其解释力也有限。二、环境指标的选取(1)环境指标的分类指标的选取与实证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选取的环境指标不同,所得到的计量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当然其表征的意义也就截然不同。通常,环境指标包括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两大类。所谓存量,表征的是现有污染物的逐年累计数量,通常取作浓度;而流量,则是指统计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污染物,通常取作排放量。排放量和浓度二者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浓度,代表所选定污染物的现有含量,可能是很长时间以前排放的,也可能是最近时期排放的。排放量,则单纯地表现为一个统计期内的动态发展,代表增加量或者减少量,因此只能评价变化16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了多少,不能凭借该指标划定是否所选定的污染物对环境已造成了影响。从测量的角度分析,量化结果与测量方式和测量体系相关,那么量化的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误差。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流量和存量的误差可能都很大。在相关研究中,多采用环境污染物质的对于环境的衡量指标,目前研究中,多采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业废水、工业烟尘等污染物作为环境的衡量指标,但都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综合地衡量环境水平。故本文选取人均生态足迹作为衡量环境及资源消耗状况的客观指标,该指标可综合全面地反映环境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状况。(2)生态足迹威廉·里斯是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家,对资源生态环境颇有研究。他于1992年提出了生态足迹模型,旨在计量所考察地区的生态占用和资源使用情况。他与他的学生马希斯·瓦可纳戈尔考察计算了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指标,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处于生态赤字情况。资源与环境状况应引起更多人的重视。生态足迹,用于衡量考察地区内的资源消耗情况,并将其与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从而划定该区域是处于生态盈余状况还是生态赤字状况。它是将考察区域内的人们所消费和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自然资源进行吸纳处理的来统一这算呈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度量,如:在所考察区域内,人们在日常中所消耗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可折算成种植这些作为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也可折算成要吸纳这些废气和废水所需要的森林面积和水域面积。在对生态足迹进行具体计算时,首先要注意所考察的资源和废弃物应该是可具体计量的,且可以转换成相应的生态生产型土地面积。总的来说,生态足迹模型囊括了生活中诸多资源和污染物种类,包含的信息广泛,所反应的内容全面,且难得地将各种资源和废弃物转换成统一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创造性地将不同类别资源环境进行统一比较。但生态足迹模型也存有缺陷,如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未考虑资源的间接消费等。生态足迹模型,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17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4.1.2数据的选取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通常会选取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及面板数据三种。时间序列数据指某个经济体的变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截面数据是指多个经济体的变量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取值。面板数据是指多个经济体的变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对于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的结果,多数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但采用截面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实证结论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为截面数据未加入时间的因素,即只能说明静态关系,不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于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其结果不尽相同。而即便是支持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也因为诸多假设条件而存有非议。但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面板数据却具有特有的优势:第一,可解决遗漏变量问题:因遗漏变量偏差普遍存在,虽有相应的工具变量法处理,但比较繁琐且有效的工具变量很难找到,利用面板数据则可恰当解决;第二,可提供更多个体动态行为信息:面板数据同时具有时间和横截面两个维度;第三,样本容量大,因而其自由度相对来说更大,提高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最后,Dinda(2004)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具有截面纬度和时间纬度两个特征,即不仅单个个体的环境指标会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多个个体的环境指标也会随经济发展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选择采用面板数据来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但一般来说,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前提假设是所有个体的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呈大致相同的曲线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假设条件很难达到,本文选取的我国31个省际区域无论是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或者是发展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环境指标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但这并不能掩盖同一国家各不同省际区域的共性。相对来说,使用同一国家不同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其合理性要高于使用不同国家的面板数据,因此本文选用面板数据具有合理性。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囊括区域、时间、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覆盖全面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其实证研究相对合理。生态足迹计算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本文在计算中国省际层面的生态足迹18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时,选取大豆、玉米、稻谷、小麦、棉花、薯类、麻类、花生、芝麻、油菜籽、油桐籽、烟叶、甘蔗、甜菜、茶叶、水果、蔬菜、木材、核桃、羊肉、牛肉、猪肉、奶类、羊毛羊绒、水产品、禽蛋等26种产品归入生物资源账号,选取原煤、原油、电力、天然气4种能源产品归入能源资源账号,将其转变为草地、耕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能源用地六类基本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计算公式如下:PEFEQF……………………………(4.1)PYWEFP为各地区的生态足迹;P为各地区生物物质产品产量水平;YW为全球范围内该生物物质产品的平均生产力;EQF则为均衡因子。本文共收集计算了我国1992-2012共21年间31个省际区域的生态足迹和人均GDP。以上数据分别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而部分产品平均产量数据《国际统计年鉴》。关于人均GDP等相关数据则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4.2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检验在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前,应首先进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提高数据拟合的准确度。当进行平稳性检验过后,若变量为同阶单整,再进行面板的协整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当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时,才能避免模型估计的虚假回归。4.2.1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对于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通常分类两大类,一类是假设面板数据中的各截面数据的自回归系数相同含有相同单位根,即针对有相同根的单位根检验;第二类则假设允许各截面数据有不同的单位根,即为不同根下的单位根检验。第一类主要方法包括LLC检验BHT检验和Breitung检验,其他(如IPS检验、费雪式检验、HadriLM检验)等均属于第二类检验。为提高本文的数据拟合准确度,本文选择相同根假设的LLC检验和不同根假设的IPS检验,并根据二者的t检验结果,即p值判定变量数据是否平稳。应用19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AIC、BIC、HQIC信息准则来选择滞后阶数。考虑到LLC检验假设面板数据的截面数据不存在自相关,但实际情况是数据可能存在截面自相关,如若存在,则会造成LLC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扭曲”,为了缓解这种可能存在的误差,故先将面板数据减去各截面单位的均值,再进行LLC检验。一、生态足迹的平稳性检验对于生态足迹数值滞后阶数的结果如表3-1所示:LLC检验及IPS检验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尽相同。从t检验的结果p值来看,LLC的检验结果更加可靠,p值基本为0.5以下,很多检验结果都达到了0.01左右,得出结论拒绝原假设“存在单位根”,即可认为不存在单根,数据是平稳的。但滞后阶数综合AIC、BIC、HQIC三种信息准则来衡量,最小值为0.64,最大值为1.42,选择的滞后阶数均在0-2之间,综合以上结果来看,我们选择滞后阶数为1。至于IPS结果,其检验结果差异较大,从全国、东部、中部三大地区来说,是拒绝原假设,但拒绝程度较低;而西部则为接受原假设,即检验达到最大滞后阶数后,依然存在单位根。由于IPS的结果p值并不显著,因此本文主要借鉴LLC的检验结果,即认为全国整体及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生态足迹数值为一阶单整的。但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三大区域中,东部和中部的数据对于分析更为有利,而西部地区可能因为囊括西藏、新疆、青海等诸多边缘地区,其资源、文化、政策差异较大,因此其数据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更具有难度。表4.1对于生态足迹数值滞后阶数的选择结果滞后阶数LLC检验IPS检验(P值)AICBICHQICAICBICHQIC全国1.350.771.231.350.771.23(0.28)(0.0055)(0.0188)(0.4468)(0.4673)(0.4188)东部1.270.641.270.640.450.64(0.0175)(0.0148)(0.0175)(0.3023)(0.3826)(0.3023)中部1.250.751.251.250.751.25(0.0512)(0.0852)(0.0512)(0.2002)(0.258)(0.2002)西部1.421.081.421.421.081.42(0.1583)(0.2576)(0.1583)(0.6214)(0.6745)(0.6214)根据LLC检验和IPS检验的AIC、BIC、HQIC三种方式的滞后阶数选择结果,我们初步得出结论:该数据为一阶单整。因LLC检验值较为可靠,因此直接选用20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LLC方法进行数据滞后一阶的检验,结果如表4.2所示,表明生态足迹数值存在单位根;而其一阶差分值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可认为该数据是一阶单整的。表4.2对于生态足迹数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T(P)LLC检验原值一阶差分值全国0.3413(0.6336)-2.1672(0.0151)东部-1.9799(0.0239)-2.0428(0.0203)中部-0.8308(0.2031)-0.9860(0.0621)西部-2.0448(0.7398)-2.1800(0.1854)二、人均GDP的平稳性检验对于人均GDP的单根检验,采用了包括LLC检验、BHT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费雪式检验、HadriLM检验等诸多检验方式,发现人均GDP依然不平稳,其p值大多达到0.9以上,表明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查阅相关资料,对于人均GDP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如若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均GDP具有单位根,即为不平稳数据。之后同上,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再经过LLC检验和IPS的检验对比,选择LLC检验方式。其检验结果如表4.3所示:表4.3人均GDP的平稳性检验结果T(P)yy2y3全国-3.8104(0.0001)-2.7965(0.0026)-1.7827(0.0373)东部-0.9457(0.1722)-0.8468(0.2045)-0.4363(0.2687)中部-0.9649(0.1643)-0.7000(0.2420)-0.4838(0.3143)西部-3.4562(0.0003)-3.1497(0.0008)-2.7343(0.0031)注:y表示人均GDP,y2表示人均GDP的二次幂,y3表示人均GDP的三次幂。下同。根据检验结果,其p值均表明拒绝原假设,y、y2、y3三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的。综上,已完成了对该次回归分析中所涉及的生态足迹、y、y2、y3共四个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一阶单整序列对过去的行为具有无限长的记忆性,即过去的行为将永久性地改变未来的整个序列,对系统产生永久的影响。也就意味着任何影响人均GDP和生态足迹的政策和调整21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都将对未来的人均GDP和生态足迹产生持续的影响。根据以上平稳性检验结果,下面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性关系进行检验。4.2.2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协整性检验本文主要选取Westerlund(2007)方法来进行数据的协整检验,考察全国和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间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考察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4所示:表4.4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GtGaPtPa协整性全国0.0120.7170.0020.015协整东部0.0200.7010.0130.053协整中部0.0010.7610.0000.040协整西部0.0000.1000.0170.000协整Westerlund(2007)检验方法共构造4个统计量,其中Gt和Ga为组统计量,Pt和Pa为面板统计量。两种统计量的允许范围略有差异,组统计量允许面板异质性,而面板统计量假设面板同质。该检验方式的组统计量原假设为,“H0:nocointegeration,foratleastonei”,而面板统计量原假设为“H0:nocointegeration,foralli”。如表4.4,对比同区域的4项p值,全国、东部及中部均有3项拒绝原假设,均是Ga的统计量为接受原假设。但根据Westerlund的陈述,他认为两个组统计量中有一个接受原假设是可以的,并不影响检验结果,而两个面板统计量结果一般是一致的。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西部地区的四项p值均表示拒绝原假设,表明西部地区的两变量之间亦存在协整关系。4.3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整体分析经过对面板数据各变量间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可以确定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间存在协整关系。下面便基于该面板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进行估计。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模型形式,否则其估计结果偏差较大。因此本文会先对模型设22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定进行相应的检验,参考检验的结果以选择合适的模型。翻阅大量现有文献可知,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的是Grossman和Krueger的模型,或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正。因此,本文也选择该模型作为基础,将其简称为GK模型。GK模型的基本函数为:23Piti1yit2yit3yit4zitit…………………………(4.2)本文设定的模型为:23zjyyy………………………(4.3)itit1it2it3itit其中,t=1,2,3……21(1992-2012共21年),i=1,2,3……31(表示中国31个省际区域),zjit和y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生态足迹和人均GDP,αi为表示个23体差异的变量,αt则表示时间效应,β1,β2和β3分别表示yit,yit和yit的估计系数,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根据式子3-2,即可判别出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1、如β1>0,β2<0,β3>0,则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呈N型关系;反之,如β1<0,β2>O,β3<0,则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关系。2、如β1>0,β2<0,β3=0,则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倒U型关系,即为标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式;3、如β2β3均为0,但β1不为0,则表明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呈线性关系。若判定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关系,则其拐点为-β1/2β2。根据该数据的特点,我们将分别建立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的拟合程度,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模型。首先建立考察面板数据。以我国31个省1992-2012年的人均GDP及生态足迹等数据建立面板数据集:共31个省21年,即n=31,T=21。该数据集为一个短面板。再分析该数据的基本特点,变量city的组内标准差(within)为0,即表明同一组的数据为一个城市。而变量year的组间标准差(between)为0,因为不同组的时间分布情况是完全一致的。图4.1为31个省的生态足迹的时间趋势图,由该图可以简要的看出生态足迹在各省际区域内的时间走势。有些省际比较平稳,但大多都呈小幅震荡、逐渐攀升的趋势,如:重庆,福建,广东,湖北,山东,上海;部分省际区域攀升幅度较大,如:内蒙古,新疆等。另外,大多数省际区域均在2012年开始呈现下探趋势。23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图4.1中国31省人均生态足迹时间趋势图首先将该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以作为参照系,得到结果。经分析可见,该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R2为0.3473,相对来说比较低,拟合状况不是很好。其回归结果表明β1>0,β2<0,β3值很接近于0,基本吻合倒U型曲线关系。考虑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包括自然资源、政策制度、风俗特色等均不相同,可能存在不随时间改变的遗漏变量,因此建立固定模型。采用固定效应回归后得到结果,最后一行包含一个F检验结果,ui表示个体效应的平均值,因F检验的p值为0.0000,强烈拒绝原假设“H0:allui=0”,即表明固定效应优于混合回归。但因为未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故用LSDV法来进一步考察,得到LSDV的计量结果,此时拟合优度R2为0.7343,大多数的省际虚拟变量p=0.000,都很显著,故拒绝原假设“所有个体虚拟变量为0”,表明混合回归不合适,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适。上述过程已确定个体效应的存在,再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建立,并对其进行LM检验,p值为0.0000,强烈拒绝原假设“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不应选择混合回归。综合以上3种模型讨论结果可见,混合回归并不可取,应选择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其调整拟合优度均为0.97左右,拟合程度较好。从回归结果来看,24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以上两种模型结果都表明β1>0,β2<0,β3值很接近于0,基本吻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均为31300左右,仅有安徽、江西、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四川八个省际区域人均GDP在2012年还未达到31300,即生态足迹占用会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增大,处于拐点左侧位置;河南省处于拐点边缘位置;而其他省际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均已超过拐点,即处于倒U型曲线右半段,即环境状况已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改善。表4.5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拟合表cβββ拐点调整R2123固定0.98605880.0001953-3.11e-91.52e-1431398.71380.9880效应随机1.0037190.0001936-3.08e-91.50e-1431428.57140.9213效应4.4中国各区域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接下来,我们按照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及经济的发展程度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将相对来说具有共同属性的省际区域放在一起来进行研究,以便更加细致和具体地寻找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4.4.1GDP总量的区域比较由图4.2可以看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总量GDP差异明显。东部GDP总量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含诸多沿海城市及政策较好的城市,相对来说其经济形势最好。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总量GDP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涨,但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有所差异。显然,从增长幅度上来说,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从1992年起,三个区域相差无几,到2012年差距近20万亿,可见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协调,集中于中心城市。从增长速度来看,2002年以前,经济增长较为缓慢,而从2002-2012年间,则呈高速上涨状态。25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图4.21992-201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总量GDP变化趋势图4.4.2人均GDP的区域比较对于人均GDP进行简单地区域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形势远远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上涨趋势。图4.31992-201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变化趋势图26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4.4.3人均生态足迹的区域比较对于生态足迹进行区域比较,发现随时间推移,生态足迹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经济最发达的东部,GDP飞速增长的同时,其生态足迹数值一直在0-2hm2区间小幅震荡,最高值也仅为1.7hm2左右;而西部地区虽生产总值最低,但生态足迹数值却最高。图4.4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图4.4.4各区域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根据上文对各区域变量间的平稳性分析和协整性检验结果与全国的检验结果一致,因此对于各区域的模型估计与上文对全国的模型估计方式基本相似,均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再进行回归。但全国的n值大于T值,即个体数量大于时期数量,为短面板;区域的数据n值小于T值,即个体数量小于时期数量,为长面板。考虑上述差异,对区域的估计选用FGLS进行估计,但由于全面FGLS(xtgls)采用的FGLS方法特有,其R2未必介于0-1之间,不具备传统回归模型的R2含义,因此不再报告。但作为参考,选择reg和只考虑组内自相关的FGLS(xtpcse)方法回归作为参考比较。27 第4章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表4.6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全面FGLS估计结果(xtgls)cβ1β2β3拐点东部0.47921290.0000474-9.53e-105.55e-1524868.84中部7.5490410.0001707-1.59e-099.30e-1542675.00西部-0.1321044-0.00042662.72e-08-2.19e-13表4.7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估计结果(xtpcse)cβββ拐点调整R2123东部0.453780.0000594-1.29e-098.07e-1524750.000.8431中部6.912340.0001707-3.99e-92.85e-1421884.610.7958西部1.513941-0.00049423.25e-08-2.80e-130.4446表4.8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估计结果(reg)cβββ拐点调整R2123东部0.32374490.000068-1.57e-091.05e-1421656.050.9202中部6.8375990.0001212-1.17e-09-1.36e-1451794.870.8671西部1.720486-0.00016321.86e-08-1.46e-130.5529如上表4.6、4.7、4.8为三种方式的回归结果。综合三种方式的估计结果来看,xtpcse和reg的调整后R2都比较高,拟合优度比较好。东部和中部的β1>0,β2<0,β3值均与β2值相差达5-6位,很接近于0,因此可认为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而西部β1<0,β2>0,β3<0,表明西部地区的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之间不呈现倒U型关系,而呈现倒N型关系。因区域面板数据为长面板,故我们选择全面FGLS估计结果进行分析。东部地区生态足迹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为24868元,而中部地区生态足迹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为42675元。28 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通过对1992-2012共21年间31个省际区域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确定。中国整体和东部、中部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数值和人均GDP之间有“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生态足迹数值和人均GDP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对于东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人均生态足迹却明显低于中西部。人均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并不明显,总体上呈震荡趋势,说明东部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比较稳定,变化微小。“倒U型”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值为24868.84元,小于对中国整体回归估计和西部地区对应的拐点。即:在人均GDP未达到24868.84元时,东部地区的生态足迹数值会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在人均GDP达到2424868.84元以后,生态足迹数值会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环境资源状况有所改善。而东部地区总体的人均GDP截止到2012年已达到57428元,已远远超过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值;各省级区域的人均GDP也均已超过拐点。从理论上来说,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善。但我们不应忽略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对各数值的检验结果都表明是一阶单整的,这就意味着对数据的任何冲击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表明:对于任何影响到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政策等,都会影响到该曲线的未来走向。相对来说,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而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也是贸易频繁地区,占据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其资源和经济条件基础较好。东部地区的总生态足迹大于中西部,但由于人口集中,从而使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中西部。虽然其生态足迹数值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生态资源压力。应将生态足迹与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该地区的生态资源状况。东部地区的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浙闽粤等沿海城市,均属生态严重赤字地区。可见东部地区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其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也正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员依然在不断涌入,长此以往,必会加重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赤字,造成环境恶化,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控制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节约资源能源,避免雾霾等污染现象的29 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出现,最终达到东部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如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便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又促进了三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中部地区,其总量GDP与人均GDP均与西部地区相似,但远低于东部地区。在1995年之前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差无几,95年以后经济增长幅度逐渐小于东部地区,由此拉开距离,到2012年人均GDP已相差24000元以上。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同经济指标相同处于中间位置,总体上也处于震荡趋势,但震荡幅度大于东部地区,并于2006年后有了小幅下行趋势。对西部地区8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可认为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形状,其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在42000元左右,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回归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在经济发展情况未达到人均42000元之前,中部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大,在达到42000元之后,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小,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截止2012年底,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为33381元,还未达到拐点所要求的人均GDP。再具体观察中部地区的各省,发现只有吉林省的人均GDP达到了42000元以上,其余各省均未超过该拐点。从理论上看,中部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大。但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贸易出口结构及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等调整拐点,使拐点提前,从而改善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8个省际区域,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南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受“东部大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中部地区曾一度呈“塌陷”阵地。但自2006年在“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推动下,其经济已逐步完成了“V”型反转。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也正因如此,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很大。如山西和河南省的煤矿资源,开采使用后对空气的污染极大,且这种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可持续;又如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其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和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曾经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黑色”产业,历史负债造成现如今的生态赤字严重。从实证结果来看,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并不强劲,人均生态30 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足迹数值较高,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尚未达到。针对这些问题,欲真正实现“中部强劲规划”,必须采取措施是拐点提前,加快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出,实现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西部地区,其总量GDP与人均GDP均与中部地区相似,也远低于东部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数值高于东部和中部,且呈持续上涨趋势。根据上文对西部地区的拟合估计发现,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与人均GDP之间并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表明在最初阶段,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人均GDP的增加而降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发展到更高程度后,人均生态足迹数值又会随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可能因西部地区囊括的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及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故估计的曲线关系也相对复杂。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四川共12个省际区域,大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较大开发潜力。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其人口很少,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一半。从经济发展状况来讲,西部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从自然资源来看,将西部地区各省际区域的生态足迹数值与中国、世界的相比,发现比中国、世界当年的生态足迹数值低很多,表明该地区很多省际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而其生态承载力却大大高于全国的数值,存在大量生态盈余。这表明,西部地区面临的实际状况是经济有待发展,资源有待开发。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西部地区,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如:西藏地区的林地资源和草地资源丰富,吸碳能力较很强,该区域的生物量整体碳汇功能具有很大的潜力;云南、广西等地区草地覆盖率比较高,但利用率依然很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分列我国前三名,但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很少;西藏的水资源不仅水量大,其落差也很大,可利用这种天然优势发展西藏的电力资源;西部地区的化石能源也存在很大的生态盈余,也可适当地开采。但需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还处于随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指标会增高的阶段,即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再者,虽该地区各生态资源有很大结余,但存31 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在局部脆弱性,应避免局部过度开发的状况。如:加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建立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于中国,从经济方面来看,其GDP总值和人均GDP数值均处于上升趋势。从生态资源方面来看,我国大多为生态赤字区,且生态资源与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概4/5的人口生活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不足1/5的人口生活在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生态盈余的面积上。对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的拟合估计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值为31398元,该数值高于中部地区的拐点,低于中部地区的拐点。表明:在中国的人均GDP未达到31398元前,其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会随人均GDP的增大而增大;在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1398元后,其人均生态足迹数值将会随人均GDP的增大而减小。截止2012年末,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38354元,即处于“拐点”右边一点,表明中国正处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转折点,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是否会随经济的发展而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的政策措施等因素。综合已有的大量研究文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结果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指标、样本数据、回归方式、模型形式等要素相关,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可能反映了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该规律反映的更多的是时期性和地区性的影响。各种政策措施的加入很可能会改变回归的曲线。另外,我们计算生态足迹模型时衡量的因素有限,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污染物都可被吸收,也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都能被衡量,如:大气变化、土地沙漠化、地下水污染与耗竭、有毒物质对生物基因的影响、核泄漏风险等。因此,环境资源状况并不一定会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单纯地谋求经济增长,并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就可以另环境资源状况得到改善的观点并不可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生态资源占有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但作为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我国一直致力于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996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并全面推进实施;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32 第5章我国及各区域的对比实证分析续”的科学发展观;继而,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十三五规划”又提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加快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文明水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于2003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诸多战略、政策、措施的实施让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33 第6章结论和建议第6章结论和建议6.1结论本文选择人均GDP作为经济指标,人均生态足迹作为环境指标,以我国21年间31个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均为一阶单整的数据,且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分别对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估计,发现全国、东部和中部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但拐点并不相同。而西部的各变量间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长期协整关系意味着变量间的基本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但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及政策措施等诸多因素会导致位置和拐点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并不能单纯认为只要不断加快经济的增长,努力将人均GDP推到拐点以后,环境资源问题就会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改善。必须坚持可续发展,坚持进行技术生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环境、资源的长期协调发展。6.2建议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调结构,稳增长”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不再追求总量GDP或者人均GDP数量的增长,而是使GDP具有再生型增长,是一种高质量无水分的高速持续可增长,在协调资源、环境、经济三者关系之上的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不能单纯依赖经济增长自身去解决环境资源问题,更不能抱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心理,因为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不可逆性和不可预知性,“先错后改”的行为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6.2.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水平34 第6章结论和建议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现阶段的工业产值逐渐降低,因此无法通过缩小生产规模来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必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不仅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更要改善优化第二产业,改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6.2.2加大环保投入在生产技术不变、资源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产出的增长必然意味着资源使用量的增长;污染作为产出的副产品,也会伴随产出的增加而增多。要实现经济的增长的同时,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做好生产污染物的及时处理。加大环保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做到及时处理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状况。6.2.3积极推行技术改革虽然我国能源消耗系数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总体来看这一方面和我国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有关系,即和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特点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中国能源的粗放使用即能源使用效率低下有关系。因此还需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技术着手。加大科研技术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切实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6.2.4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对于现今的世界和中国,创新已成为重要产能。发展创新经济,开展创新模式,淘汰旧的思维旧的模式,让智力及其思维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力量。让创新推动发展,让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环境资源现状,创新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体制制度改革,最有效率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5 第6章结论和建议6.2.5树立“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意识工业污染和工业能耗是环境污染物及资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因此实行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离不开各企业的支持。应鼓励企业树立环保意识,从研发、生产、回收各个环节实现节约资源、减少耗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让各企业积极坚持走绿色工业发展道路。环境与资源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企业的事,更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应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加强环保宣传,为大众普及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让我们每一个共同努力去维护我们的家园。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A.论文集、会议录[1]安和平.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9,7.[2]杨海生,周永章,森剑箐.中国城市大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自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A].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7,9.B.学位论文[1]韩旭.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2]梁志扬.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3]吕爱民.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4]马腾飞.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分析研究[D].燕山大学,2013.[5]邱静.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6]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2008.[7]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2010.[8]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C.期刊中析出的文献[1]Bradford,D.F.The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xploringAFreshSpecifi-cation[J].NBERWorkingPaper,2000,8001.[2]FriedlB&M.Getzner.DeterminantsofCO2EmissionsinaSmallOpenEco-nomy[J].EcologicalEconomics,2003,45,133-148.[3]Grossman,G.M.&A.B.Kreuger.Economicsimpactsofa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J].NBERWorkingPaper,1991,3914.[4]Grossman,G,M.&A.B.Kreuger.Environmentalgrowthandtheenvironment,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J].NBERWorkingPaper,1995,2:53-377[5]Hilton,H&A.Levinson.FactoringtheRKC:EvidenceformAutomotiveLead37 参考文献Emission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imicsandManagement,1998,35:125-141.[6]PanayotouT.EnvironmentalDegradationatDifferentStagesofEconomicDevelopment,InI.AhmendandJ.A.Doeleman(eds):BeyondRio:TheEnvironmentalCrisisandSustainablelivelihoodsintheThirdworld[J].London:MacMillan,1995.[7]Shafik,N&S.Bandyopadhyay.EconomicsGrowthandEnvironmentalQuality:Time-SeriesandCross-CountryEvidence[J].WorldBank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1992,904.[8]SeldenT,D.EnvironmentalQualityandDevelopment:IsThereaKuznetsCurveforAirPollutionEmission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imicsandManagement,1994,22.[9]安宝晟,程国栋.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14,04:1002-1009.[10]蔡之兵,李宗尧.江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中国发展,2012,03:6-11.[11]陈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思考一兼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经济问题,2005,5:42-49.[12]常宁,李娜.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04:82-89.[13]丁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06:12-14.[14]樊庆锌,丁达,冯喆,王明轩,邱微.哈尔滨市人均GDP和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05:71-77.[15]郭军华,李帮义.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基于199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02:281-293.[16]韩贵锋,徐建华,苏方林,马军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评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1.[17]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J].环境38 参考文献与可持续发展,2007,02:46-48.[18]何立微.西安市大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J].环境保护,2007,6.[19]贾秀飞.基于EKC曲线假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四川环境,2015,02:115-119.[20]李治国,周德田.基于VAR模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08:11-16.[21]李飞,董锁成,李泽红.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再检验——基于全国省级数据的面板协整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11:1912-1920.[22]刘东,封志明,杨艳昭.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04:614-624.[23]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1:53-59.[24]卢洪友,许文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市场-社会”机制探析[J].财政研究,2015,11:64-69.[25]李溪,丁挺.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01:4-7.[26]马妍,朱晓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4:38-41.[27]宋涛,郑挺国,佟连军,赵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省区环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10:121-127.[28]苏伟,刘景双.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干早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29]孙忠英.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再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02:69-71.[30]王健,杜永宏.人均实际GDP是面板变结构平稳还是单位根[J].中国流通经济,2009,5.[31]王彦彭.中部六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8,08:84-88.[32]王勇,王宁.大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7,1.39 参考文献[33]王志华,温宗国,闫芳,陈吉宁.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验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2:40-47.[34]肖彦,王金叶.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35]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5:37-47.[36]许姝明,王立群.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森林资源变化问题研究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0,06:13-17.[37]许士春,何正霞.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来自1990-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体制改革,2007,04:22-26.[38]杨凯,叶茂.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1):60-66.[39]杨艳琳,许淑嫦.中国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转型研究[J].区域经济问题研究,2010,3.[40]虞依娜,陈丽丽.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12:2018-2023.[41]赵芳.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109-112.[42]张捷,张玉媚.广东省的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决定因素[J].广东社会科学,2006,3.[43]周静,管卫华.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学报,2012,20:6471-6480.[44]赵新宇.东北地区生态足迹评价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60-65.40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菠、女、1991年2月2日出生、汉族、吉林人;学习经历:2009年9月-2013年6月就读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2016年6月就读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前卫南校区41 致谢致谢时光飞逝,两年的研究生时光匆匆走过,还来不及慨叹,学生生涯就即将结束。诸多的努力、心思汇聚成了这样一本毕业论文,写论文的过程走走停停,曲曲折折,需要诸多文献和资料的积累,需要各种方式的不懈尝试,需要多次深夜的苦思冥想,时而枯燥时而有趣,总体来说却是十分充实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磨练的过程,使我们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感谢导师赵新宇教授的悉心教导,从确立论文题目,数据收集,文献分析,模型选定,再到论文完成后的几次三番的修改,赵老师都耐心给予我点拨和指导。感谢赵老师在研究生期间对我的鼓励、支持和关怀,他严谨的科研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课堂不仅闪耀着知识的光辉,更充满和幽默和智慧,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感谢同学们两年以来的对我的陪伴和照顾,生病时的悉心照顾、难过时的耐心安慰、困难时的坚定鼓励、开心时的相互分享,我们因为有了彼此,才让校园生活显得如此地甜蜜美好,如此地耐人回味,如此地让人眷恋不舍。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提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各自努力而坚定地完成着自己的进步。愿我的同窗好友们前程似锦。更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不辞辛劳,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我进步最大的动力。愿他们身体健康,开心幸福!孙菠2016年3月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